国学,承载着华夏5000年文明之瑰宝;国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国学,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一个责任。
很多人一谈起“国学”,第一反应就是“国学”离我们太遥远,“之乎者也”的听不懂,难学习。殊不知“国学”就在我们身边,“国学”无时不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因为,“国学”包罗万象即广泛涉及天文、历法、地理、历史、职官、服饰、器物,也涉及玉文化、青铜文化、文学、艺术、戏剧、音乐、武术、美食、民俗、礼仪、婚丧、百草医药等凡此种种、方方面。简言之:国学依学科分,可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民俗学、伦理学、考据学、版本学等;依传统的图书类别分,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古籍,而从思想体系分,则分为“儒、释、道”三家等。
虽然“国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所不及,无所不能,但是,就绝大多数人而言,所了解和认识的国学知识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甚至仅仅皮毛而已。因此,进一步深入研习和修行“国学”,为生生不息的传承中国文化是每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常州老年大学“走进国学”班,可谓为爱好“国学”的学友,为广泛传授“国学”知识应运而生的,“走进国学”开班至今已经一年多了。在1年多的时间里,学友们无不被学到的每一章节的“国学”知识所迷恋,无不对独具特点的授课老师的博学所敬佩不已。一年多来,“走进国学”班的学友们先后学习了《先秦文学》的上古神话、周易、诗经、左传、战国策、论语……等等,国学知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国学”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所读文章均言简意赅,意义深刻,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对于现代人来说“国学”未免晦涩难懂。但是《走进国学》班教学的独到之处在于与常规教学方式的别样区别,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轻松,更难能可贵的是不再感觉“国学”总是云里雾里地难懂、难学。尤其是课堂上,学友们常常被授课老师的深入浅出和诙谐的语言,引得满堂喝彩,笑声不断。
“走进国学”班的开讲第一课《蒹葭》,同学们第一次感受到距今上千年的诗经与现代文学的一次美丽碰撞,任课老师将《蒹葭》与琼瑶的影视作品《在水一方》并列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教学,课堂上全班同学们齐唱主题曲《在水一方》,班里学员琵琶伴奏和朗诵诗词,老师则在讲台上讲授《蒹葭》——一个美丽的爱情传说,让同学们感受了一堂记忆深刻,难以忘却的开讲第一课。
在荀子的《劝学》一课,意外的迎来无锡老年大学曾经是班级老师学生的同学,上演了一场两地同门同上一课的盛景。课堂上,无锡老年大学的同学非常激动的再次聆听到自己非常熟悉、喜爱的老师的课,两地同学无不为老师的博学所叹服。感慨“学习”是每个人一生永不言弃的主题:“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课堂上,无锡同门表达了对老师离去的不舍和感激之情。此次两地同门同课而学,还得到了文史语言系魏主任的重视,我系古诗词文学名师颜正源老师也全程旁听了交流学习课程。魏主任也对此次两地同门济济一堂学习交流,气氛活跃的教学模式给予了肯定。
在“走进国学”的学习中,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之下,不仅使同学们与“国学”更靠近了一步,且恍若与古人进行了一次几千年的思想对话;更是从孔子、老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等古人的“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髓里,虽然还不很精进,但是不可名状的进行了一次深入灵魂的膜拜和洗礼。
“走进国学”班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学习交友的好班级,同学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我们的老师更是兢兢业业,热心教学,受到同学们的喜爱和尊敬。他就是我们好老师,我们的指点迷津的国学文化导游——魏桂军老师。
国学,延绵数千年华夏文明之瑰宝,是我们肩负传承义不容辞的责任!
(文史语言系 丁忠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