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老年大学欢迎您!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展示、交流>>学员风采>>文章内容
在“金秋”写诗
发布时间:2024-03-03    点击:    来源:原创

  “金秋”是常州老年大学里的一个诗社名,它历久弥新。对于写诗,诸多“金秋”师友们就象每天晨起的那碗牛奶、豆浆或稀饭,就是一个生活习惯,没有理由。在这方热土磨励创新,文字因“金秋”有了生命,“金秋”因文字,灵魂得以寄居。

  手边有一册2011年为纪念常州老年大学建校25周年,而编撰的《金秋诗词集》,翻开依然书香扑面,一串串姓名和诗章依然动我心弦。相识的有施晓征、费仲光、张红华、周叙春、潘凤来、徐永海、马琴玉等老师,他(她)们或仍杏坛耕耘、或诗书自娱。还有许多慕名却无缘拜识的张志怀、叶鹏飞、吴俊云等,捧读诗文、向往弥深。可叹一些熟悉的诗家如钱璱之、左言国等仙逝,拜读遗作音容宛在。

  再往上溯,前几年整理我父亲遗物,在一叠发黄的剪报中,读到父亲与项青的唱和诗,诗稿上注明互为“金秋”诗友,那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未老城厢周线巷金秋大厦内“金秋”诗社。我把他俩唱和诗篇拍照送予项老后人,他们双手捧谢。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数十年来,“金秋”诗社“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许多人学有所成,有的还出版了自己的诗词专集,展示才华,丰富晚年生活,为继承传统、弘扬国粹、新旧相益、诗国常州立新功,争做华夏语言的守夜人。

  笔墨当随时代,莫愁前路无知已,诗人兴会更无前。今天的“金秋”,欣欣乎社长周伟先生等20余人,植根于文史语言系,在博文强志的颜正源、顾勤元老师指导下,深耕于课堂、采风于城乡、诗作缤纷于视屏。咏物、抒情、怀史、感时,婉约豪放、骊珠串串,广袤纤细皆可入诗,共情共鸣。有去内蒙打工一年,诵大漠沙石、思江南杏花,月月唱和,回常立即归社;有新晋外公到蓉城带孙,从此不论在浣花溪畔杜甫草堂,还在峨眉青城浅吟低唱,都第一时间寄“金秋”分享;大伙欢乐地把诗行镌刻新建园林碑壁廊柱、唱入民间春晚、写到异国加拿大华人圈。

  都称“诗穷而后工”,古今好诗大都出于动荡岁月,但如今和平年代的生活如同一条慢河,节奏虽未变缓,落差却在变小,少了时代风雨,没有生存苦难,如何才能凝聚心音、搏动心潮呢?这考验“金秋”诗者“捕风捉影”的打捞能力,会适时打捞起生活中小中见大的浪花,妙心神会,用景语情语让它丰膄并充满质感。“为赋新词强说愁”是由于生存体验稀薄,又急于语出惊人,“金秋”不会。诗词不是自恋修辞的小游戏,经岁月沉淀,“金秋”已宠辱皆忘、波澜不惊,写人生感遇、诵世事沧桑,只适合闭眼吟哦聆听,不可亵玩焉。

  春山磔磔鸣春禽,此间不可无我声。新春,在《苏轼文史》班结业,《唐宋诗词》班尚进行,又迎来《中华诗词研习》开班。“金秋”诗社将在惊异、振奋、感发和喜悦中,继续描绘人生旅途中的多彩风景,方向不在未来,而在初心,未应磨染是初心。

  (文史语言系 蒋为民)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常州市老年教育发展中心(常州老年大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钟楼区健身路9号 电话:0519-86809150,0519-86809170 传真:0519-8680917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