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老年大学欢迎您!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展示、交流>>学员风采>>文章内容
在外国文学作品读书会上的一己之见
发布时间:2024-01-23    点击:    来源:原创

  日月如梭,转眼又到了本学期“外国文学”的休业式,今天吴老师安排大家交流美文阅读或分享读书心得。我的读书途径是在老年大学跟着吴老师学习外国文学;自己家里订阅报纸;每20天左右去市图书馆7楼阅览室半天看书读报,再借上自己喜欢的书刊带回家阅读;(我个人还是钟情纸质阅读,曾在市图书馆办了四张借书证)还有就是外出旅游,上社会大学,去大自然阅读有字书和无字书,深感活到老学到老,学到老还学不了……

  因为年龄和眼睛白内障原因,现在已将阅读大部头书籍改为碎片化阅读,我特别爱好梁衡先生的散文。最早知晓梁衡是从教授初中语文他的作品《晋祠》开始的,那是一篇说明文,他能写的那么富有情趣,学生爱读,我也爱教,可见作者的写作功力。上世纪80年代我曾去山西太原参加全国中语年会,会议组织与会者前去晋祠实地游览,这次沉浸式体验更让我对梁衡先生的文笔佩服有加,作者观察细致,描写逼真,生动形象,觉得晋祠周围的山高大巍峨,犹如一道屏障,山又长远曲折,好似伸开的两臂,将晋祠用在怀中,再看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皲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再瞧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簇簇柔条,绿叶如伞似盖……还有圣母殿前的左扭柏等等实景的呈现,让我以后再教授《晋祠》更是得心应手,课堂教学效果尤佳。

  梁衡先生自言:我也常心存美的追求,想写一本笔记体散文,作一次美的实验,各美并存,兼收并蓄,一卷在手翻阅、把玩,百看不厌。他的《天边物语》就是引导读者从山川、器物、建筑、石刻、人事中寻找“稀、奇、美、趣”的书。最近得知梁衡先生出版了散文随笔集《人生谁能无补丁》,我曾在某些报刊杂志先睹为快了几篇,作者从“曾经亲历”、“世情百态”和“心有所思”三方面彰显了他的观有所思,思有所得,其精神结晶呈现出他敏锐的观察目光、强大的哲理思想和高雅的审美艺术。记得在某刊物上读过他的《风沙行》,文章追忆了自己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分配之内蒙河套地区“锻炼”,与风沙斗争的人生经历,当时环境极为恶劣,生活非常艰苦,风行漫天,但作为名校的毕业生来到如此落后闭塞之地的他没有丝毫的抱怨,而是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行动,对人生命运作出属于自己的诠释,他甚至都说:“想来命运把我们扔到沙地来也有一定的道理。”他与天斗,与地斗,与风沙斗,与自己斗,其乐无穷,由此悟出了人生哲理:人生旅途漫长,但只要你曾经穿越风涛沙浪,就懦者勇,弱者强,男女即可成为壮士。这是他经历风雨沙浪总结的人生箴言,也是启迪读者励志的至理宝典。

  梁先生的文章还善于将“小我”与“大我”结合起来,既体现人生经历,又窥见时代精神,如北方最常见的土炕,土炕虽不起眼,但梁衡发现了蕴含其中的家国情怀,“传媒总是热心报道那些大城市里赶考的壮观场面,关注出了几个高考状元,有谁知道这深山里有一所炕头小学,还有一个将青丝熬成白发的乡村女教师呢!”正是她们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中国农村教育事业,在常人眼里寻常普通的土炕便获得了更为博大、崇高的生命意义,让人肃然起敬吧!我很欣赏文中的一段议论抒情,在此与大家分享:中国的大炕从黑龙江一直铺到西藏,一炕跨东北、华北、西北,过中原,下西南,温暖了大半个中国。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方炕养育了多少中华儿女,书写了多少惊天动地的华丽篇章!

  期待有机会全书阅读梁衡先生的新作《人生谁能无补丁》。

  ( 文史语言系 徐怀玲)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常州市老年教育发展中心(常州老年大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钟楼区健身路9号 电话:0519-86809150,0519-86809170 传真:0519-8680917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