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周三 ,在沈曦老师 "中华经典吟诵"教学主题为《吟诵具解》的课堂上,老师知识之渊博,讲课内容之丰富,让同学们受益匪浅。老师一边讲解,一边提问的授课形式,令同学们兴趣盎然。老师的讲课声,同学们的回答声,汇成欢乐的和弦,领悟《吟诵具解》。
沈老师深入浅出,概括简要地解释 《吟诵》:《吟诵》包含“文字学”、“音韵学” 和 “训沽学” (这三门均是语言学的重要分支) 的内容。声、音和乐的区别: 声-是一种波,人们说话声,虫鸣鸟叫声等等,朗诵是声;音-有调的声为音,吟诵是音; 乐-声、音和动作(如舞蹈等)合为一体。戏曲等为乐。
何为乐? “乐和药” 这二个字的读音、字形和意思相同吗?老师的举例和提问令同学茫然,一头雾水。可老师列出汉字的形成图,清晰,直观,精辟地阐明了 “乐和药”的关联。
乐为多音字: [1} 乐(樂):[lè] 快樂 [2]乐(樂): [yuè]音樂
{I}樂 [lè] ,甲骨文=(丝,丝弦)+(木,架子,琴枕),字形像木枕上系着丝弦的琴具。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 加"白"(说唱),强调弹琴伴奏歌唱。藥上边为艹,古代治病用的药物以草药为主,下边为樂,意为药物解除了病痛,人会变得快樂。{II}樂 [yuè] , 藥上边为艹,下边似一架古琴,意为音樂。配合音樂治疗疾病,解除病痛,人们就给音樂的“樂”加了草字头,变成了“藥”。“乐和药”,漢字繁体字“樂和藥”有如此的渊源,同学们茅塞顿开了。
吟和诵的汉字构成也深层次地对《吟诵》作出了具体的讲解。
吟
“曰”字 [yuē ] 的甲骨文字形和金文字形,都由“口”字添加一个短横线或者短折线构成。古人的“曰”即今天的“说”,“曰“字位于“口”上部那个 的符号表示口中说出的话。“今”当为曰”之倒文。盖出言为“曰”,不能言或低声言为“今”。“吟”字是由“口”字和“今”字构成。“口”其形状像是张开的口型。表示开口呻吟。“今”,有节奏的低声细语。
诵
甬 是"通"的省略,表示从头到尾,没有堵塞 。诵是言(说)+甬(通),造字本义为通读全文。
这堂别开生面的《吟诵具解》课,使同学对《吟诵》有了更深层次的具体理解:《吟诵》 是一门语言,音乐,诗歌紧密联接的综合性艺术; 吟诵是低吟浅唱,依字行腔,以自身的情感一气呵成的诵读; 吟诵是文人雅士一边写诗作词,一边依文抑扬顿挫的雅乐。兼得的收获是,从汉字的演变,领略了汉字的博大精深。汉字不仅仅是语言的载体,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每个汉字都犹如一块瑰宝,诉说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情感。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该珍视宝贵的文化遗产,努力"修行"(修正自己的行为举止),将汉字文化和吟诵正乐弘扬和代代传承。
(文史语言系 钱可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