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老年大学欢迎您!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展示、交流>>学员习作>>文章内容
我的三个“老朋友”
发布时间:2023-10-13    点击:    来源:原创

  我有三个“老朋友”,说是朋友,其实都不是自然人,而是跟我朝夕相处、使用了几十年的老伙计(老工具)。

  从资历上来说,最老的是一台孔雀牌的脚踩缝纫机,友龄五十余年。说来话长,它有着它的前世今生。

  我妈用了几十年,在大跃进年代,妈把它带到里弄工厂,装上了电动皮带快速地运转了好几年,它无怨无悔、默默无闻,至多在某个零件坏了时只能停工了。它是老了,配件坏了就换,换了又坏,坏了再换……,但还是勤勤恳恳地工作。

  传到我手里,我曾把它带到我插队的农村,用它为村民们缝缝补补,做一些简单的衣服,当时也曾经有过以它为饭碗的想法。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缝纫机很难买到,到了要把它作为陪嫁的时候,觉得实在是有点寒碜。我姐夫利用他经常出差上海的工作之便,了解到上海可以把机头以旧换新,再配一副机脚,合起来就是一台新的缝纫机了,哪怕是机头和机脚的牌子不一(机头是上海牌,机脚是蜜蜂牌),在当时已经是很豪华的一份陪嫁了。

  用这台缝纫机,给我小姑做了嫁衣;我儿子小时候的衣服也有劳于它;甚至我的那些侄男侄女、外甥男女小时候的衣服都有它完成。直到孩子大了,对衣服有要求了,要追求时尚的式样了,才慢慢地做新衣少了,多了我自己及哥哥姐姐这辈人的衬衣、睡裤等棉布衣服,以及缝缝补补,始终没让它闲着。

  再后来小孙女出世了,从襁褓里的毛衫毛裤、小棉袄小棉裤到稍大些时的衣服,也有赖于它完成;一件吃饭时穿的的宝宝衣直穿到她五年级;小女孩喜欢舞蹈,特别喜欢舞台上剧中人物的水袖动作,她央求我给她做件有水袖的裙子,有了这件裙子,她自编自演,嘴里唱着,舞动着长水袖,喜形于色,煞有介事。

  家里有牛仔布,闲着无事就做了些布包包,装上拉链,贴上贴花,漂漂亮亮的,送给同学朋友,哪怕是当作买菜包也比无纺布的袋子实用,牢固,不会有半路上掉链子(断带子)的尴尬,再加又环保。

  第二位是自行车,说起来它也有故事。第一辆是回城后买的苏州生产的飞鹿牌女式车,每天都骑,忽然有一天发现三角杠焊接处脱开了,好险!如果是骑在车上断了,后果就严重了。

  用这辆车我曾经在下班时载过步行回家的同事,当时清潭路正在修路,高低不平,一颠就把她从车上摔了下来,还好,没伤着筋骨;我也用这辆车载过我母亲,当路过岗亭时看到警察来了,一下子慌了,龙头一晃就把母亲甩了出去,这次就没那么便宜了,当时耳朵里就流出了鲜血,吓得我赶快放下自行车送她去医院。从此再没敢带着她骑车,只敢推着她走了。

  儿子小的时候,前面装了一块小座板,送他上幼儿园;幼儿园放学时,偶尔一并把邻居女儿一起接回来,前面一个,后面一个。在车上听他唱儿歌、背唐诗,有时瞌睡了他居然能在车上睡着;一次带着我儿子到丫河那里的滆湖边去玩,那时正初夏季节,他跟着湖边麦田里捋稗草子灌枕头。

  在使用罐装液化气时用钩子在车后的书包架子上挂住煤气罐去换煤气;再后来就是在书包架子上装了个小铁椅子,接送我孙女了。

  直到现在还是对我的坐骑不离不弃,每天上街买菜,或是去我哥哥姐姐家等比较近的地方还是跟它一起去。

  第三位是公交卡,47岁时我们厂子破产倒闭,自谋出路去了比较远的工厂,就开始使用公交卡乘车上下班了。起初是纸质的公交卡,那时有两种不同的公交卡,市区卡每月40元,不能去市外;另一种郊区卡,每月60元,可以去常州的任何地方。纸质卡无法计数,公交卡可以在一个月内无数次乘坐,上车只需向售票员亮一下。后来才有了装芯片的电子公交卡,一个月内只能乘坐60次。即使在用公交卡的年代,我也是根据需要把它和自行车并用。

  现在已经享受到了政府给我们老年人的免费公交卡,公交地铁皆用。犹如添上了翅膀,比自驾车还方便,不用管是红灯绿灯,也不用担心是追尾还是超车,地铁更是便捷,随心所欲,只要是公共交通能到的地方,都有司机在为你掌控。上车刷卡,滴的一声就可以去你想去的地方。反正不用像年轻时要赶着上班,悠悠然然、从从容容。

  三位老友带给我方便和快乐,看到老友就会勾起与其相关的一桩桩回忆。它们对我忠诚,我对它们依赖,只要我们彼此还能互动,我们就不分开,一起享受幸福的生活。

  (文史语言系 马光瑜)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常州市老年教育发展中心(常州老年大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钟楼区健身路9号 电话:0519-86809150,0519-86809170 传真:0519-8680917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