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序
2023年9月7日,阳光明媚。我们常州老年大学文史语言系“金秋诗社”班的全体学员在颜老师以及沙春元总设计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常州菱溪公园观摩学习。这是我们文学诗社走出教室探讨常州文化、古典古迹的又一次活动。游览之余本人心潮澎湃遂以抒情记之。
秋日,艳阳高照,
火辣辣的太阳仍然散发着夏季的余热,
我们常老大金秋诗社的全体师生,不顾炎热兴致勃勃的来到还未开放的公园——菱溪公园。
那是我们关注已久盼望已久的公园。
因为总设计师就在我们学员中间。
我们的心情无比快乐无比自豪。
江南城市——常州
一座沉淀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
而今常州城东
白家桥南堍 采菱港东岸,
又矗立起一座古式而又现代的园林。
说它古色是因为它青砖黛瓦,雕甍檐角,匾楹耀金。
说它现代是因为它山水环绕,绿树成荫。瀑布新型。
敢问七轩八亭十六桥在何处?
众里寻他千百度
它就在大运河堤岸的70亩。
曾几何时
明清至民国,
归乐园、石园、洛原草堂、
菱溪草堂、寄园闻名遐迩。
看如今 五园归一傲然屹立。
承续龙脉,千载碑铭。
它的建筑标志着擘划者的天道酬勤。
五园荟秀,名至实归。
碑文璧画,永镌风范;
旧迹新墨,传承文脉;
亭台楼榭,各臻其美。
十六拱桥,绿水环绕;
桥廊相扣,四围合卺。
好一幅《清明上河图》的隅景。
漫步在洛园草堂,
听着老师的讲述,
我们仿佛看到文徵明与唐寅、沈周、都穆谈论诗文的情景,
仿佛看到他那清雅俊秀的墨宝。
唏嘘啊,明朝的贡生侍诏曾在这里熠熠生辉。
登上九峰阁高楼
我们学员个个都感觉到秋高气爽,心旷神怡。
极目远眺,
青石 陡峭直兀 虎牙桀立。
瀑布 飞流直泻 浪花四溅。
像披着银纱破云而来。
艳阳斜照,光彩夺目。
长廊九曲盘旋,形断意续。
树木翠桂荫庇,百鸟和鸣。
走到楼顶的我们无不叹为观止,感慨万千。
九峰阁,萃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清静幽雅的白氏园,
晶莹剔透的矾石
匍匐在茵茵的草坪上。
像骆驼、像大象、
像鳄鱼、像乌龟……
再看看那石头上的花纹,
像升空的蘑菇云涌动炸开,
像江河里的波涛后浪推前浪,
像刺绣的锦缎,
像老虎的画皮,
像羸弱猫犬的肋骨,
像玉龙的文鳞。
那些条纹脉络纷呈
分不清是人工的雕琢还是天赐的神肖。
倘若说是人工的彩绘
又很难找出它的同孪。
就算是鬼斧神工天人合一吧。
游览了这么一个优秀的园林,
一个去了都不想离开的园林。
但我们还是在议论着,臆想着,
虽然已经竣工落成,完成建筑,
但随着时光荏苒,
公园还会日趋完善,历久弥新的。
他一定会胜过那欧式的园林;
一定会充盈着西式的浪漫。
想象一下吧,
到那时特色的商铺
精品琳琅满目;
夜晚的灯光火树银花;
情侣携手窃窃私语,
或老少一家其乐融融;
满池的荷莲溢着清香,
游客们悠哉悠哉;
休闲的餐饮各其所需,
三两个知己呷着咖啡
恣意地侃个天南地北。
亭榭的清凉处,
歌声悦耳,舞伴们翩翩起舞;
骚客鸿儒 摩肩接踵,
摇头晃脑 指指点点……
啊,那将是怎样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设计大师说得好: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为当代人和市民服务。
多么聪慧的超前意识,
高瞻远瞩,计深虑远。
南方城市的孤本建筑。
萃园的诞生将牵动着江南繁荣的旅游业。
发展经济,图腾常州。
玩不够的青山绿水,
赏不尽的雕甍匾楹,
抹不掉的庭园记忆,
说不完的肺腑之言。
一句话菱溪公园
常州人梦寐以求的胜境,
外乡人旅游生活的又一殿堂。
(文史语言系 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