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我来到常州老年大学已经三年多了。
从最初的迷茫,不知从何下手,到现在的可以担任多个班级的教学,参加老年大学及发展中心组织的各种演出比赛并能够获奖。这是常州老年大学给我提供了更好的舞台,帮助我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我在我们声乐戏曲系主要担任声乐流行教学和声乐基础理论简谱视唱的教学,我们系的学员年龄普遍在50-70之间,对基本音乐知识的认知水平差别大,嗓音条件不同,有天生的好嗓音,也有五音不全的白嗓音。在教学的过程中。学员的学习带有一定的随意性,请假缺课的现象很普遍。少部分学员还会出现接受能力较弱的情况。这些都会给我们新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声乐这门课,和其他的科目不同。它不是在一张白纸上教学。特别是中老年学员,用了自己一贯几十年的方法去唱歌。早就形成了一种习惯。要改善一个人长期以来的习惯,对老师的教学方法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
然而,心情对他们人体的发声器官在歌唱运用状态和他们之间的互相协调作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也慢慢的在教学的实践中,摸索到了一些方法,积累了一些经验。
首先,我把自己的歌唱发声的感受、体验、经验和方法、通过通俗、形象的教学语言传递给学员。让学员思考、感受、模仿。然后再根据学员的歌声进行分析,纠正错误,引导他们逐步调整,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我的语言尽量简洁、形象,要顾及大部分学员的认知能力,使学员们更容易理解。这样才能抓住教学中的主要矛盾,解决课堂中的重难点。
其次,在声音的训练中,当强调声音的高低位置时,也要求学员强调气息的控制,否则就会产生喉紧,以声尖、挤、卡、虚的现象。在这过程中我会持以鼓励、表扬的原则。一次不对就做十次一百次,切勿急躁。我也会掌握好教学进度,不宜太快,要兼顾大多数学员的进度。声乐教学本就没有乐器书法绘画那样直观,学员只能通过聆听老师的讲述和示范,去理解发声的原理,琢磨唱歌的技法,领会作品的内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的去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讲课的技巧,从而提升学员们的兴趣。
为了能进一步掌握科学合理的发声方法,喉头稳定,扩大音量,拓宽音域,要求演唱中声音、咬字、共鸣、情感表达准确。特别是在情感上,我深有体会。一首歌曲教3课时,每当给他们教唱完歌曲后,听他们一起唱,他们大部分学员只是把旋律唱完,音准节奏能对上,但并没有投入自己的感情。其实这点很重要,我们的通俗唱法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情感的表达。那么,我会用对比的方法,让学员们听辨,哪种演唱方法的更适合歌曲,或者表达的情感更直观。再跟学员们强调唱歌之前,需要调整的状态,歌唱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再要求学员们单独来唱一唱,赛一赛。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学员们情绪高涨,表演欲望强烈了,歌曲自然而然需要的情感就能迸发出来了。
最后,我们把还需要把声乐技巧与歌曲内容的相结合。在声乐教学中, 通过让学员反复地听赏歌曲,增强学员对歌曲旋律的感知、记忆。根据歌曲的要求、表现手法、形体语言、面部表情、歌曲感情等各个方面去完整体现。体会歌词与曲之间的内在感情联系。指导学员体会气息与各个唱歌器官之间配合得当,运用自然,逐步达到心、情、字、腔、声和手、眼、身体的有机结合。让学员用脑、用心练习唱歌,使学员投人到歌曲的意境中去。
在常州老年大学的这几年,通过一些系统的学习和发声训练,学员们在歌曲的演唱中有了明显的提高。学员们经常说,感谢庄老师,教会了我们的怎么去唱。我笑着说,其实,我们是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我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自己歌唱上的问题,也在慢慢的调整并且改善。声乐学习没有谁最好,只有越来越好!看着学员们一天天进步,我也很有成就感,很欣慰。这就是教学相长!
今年秋天,有幸参加常州市老年教育师资入门培训班的学习,对于我而言,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机会,系统的老年教育学、心理学学习以及教育教材教法和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课程,对于今后继续从事老年教育教学的我必定是非常受用的。在本次培训过程中,我一定会认真学习老年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努力掌握教学方法及信息技术的使用,并向培训班的各位优秀的前辈同事学习,积极思考探索如何将理论联系实际,在今后的老年教育声乐教学实践工作中继续努力,不断改进,为老年大学的发展,为中老年朋友们的幸福快乐的学习,为老年教育教学事业尽我所能!(声乐戏曲系 庄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