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葫芦丝结缘,要从三年前说起。
那一年,刚刚卸除沉重的工作压力的我,赋闲在家,有点寂寞。
每次与先生去市民广场散步,不少唱歌跳舞的中老年友人让我很是羡慕,于是我下定决心自己也要掌握一门“艺术”。
“学啥好呢?当时的我也犯了一阵难。”
突然一阵婉转悠扬的葫芦丝曲传入耳畔,扣人心弦,葫芦丝独特优美的音色一下子就打动了我,唤醒了我心底一直埋藏的对器乐喜爱的种子。经过多方打听,最终在朋友的引荐下,我得知了老年大学的袁渊老师。
从此,我开启了葫芦丝演奏的“进阶”之路。
儿时的校园,是我们成长的乐园。走进老年大学学习葫芦丝,唤回了青春时的美好回忆。葫芦丝班的老师袁渊,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他对音乐的热爱,除了在不断坚持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及乐器的演奏技巧上,更是在培养学员对音乐的兴趣、音乐的理论及乐器的演奏上下足功夫。从基础乐理到基本功训练,从气息运用到指法技巧,袁老师声情并茂、寓教于乐、深入浅出,用他对音乐的热情,感染着每一个学员。他说:“希望通过我的教学传授,让更多的学生认识、了解、热爱乐器,把我们最美的民族音乐传承下去,让学员们从中找到快乐”。从2021年开始分别在钟楼区老年大学、常州老年大学开设电吹管班。2022年他被评为常州市老年大学优秀教师,2023年凭借《竹林深处》被评为常州市老年教育优质课一等奖。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袁老师每次在开课前都会提前准备好琴谱,认真钻研教材,准备好教案,用心备课,更考虑老年人的特点,总结出简单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互动和教学游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引导学员们带着兴趣愉快学习。他不仅会给学员们讲他吹葫芦丝的“秘诀”:不能死板的吹要做到“抑扬顿挫”,还会为学员讲解吹奏礼仪,告诉学员们上台表演如何站立、鞠躬,要“起范儿”。
袁老师总说:“乐谱是符号、图形,是视觉不是声音,如何把看到的乐谱变成声音甚至音乐,唯一的途径是唱谱。”每次课上,早已将音乐植根内心的他通过唱谱,真正把符号变成声音,带领学员们把 “内心的音乐”提取出来,再通过乐器表达形成一曲动人的音乐。他生动活泼的唱谱,让学员们能更好地把握音准、节奏;更好地去理解音乐,诠释音乐;更为准确地用音乐的语言去交流。
每学一首新曲目时,袁老师都要示范很多次,对于零基础的我更是煞费苦心。有一次我怎么都吹不准音,袁老师就一遍又一遍地教我,看到老师辛苦的样子,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可是越着急就越吹不对。正在我想放弃的时候,老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情,笑嘻嘻的轻轻地说:“不要着急,慢慢来,我相信你一定能学会的!”得到老师的鼓励,我心里暖暖的,又有了自信。经过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最后终于完整地吹出正确而动听的音律。老师及时予以肯定:“你看,只要用心学、认真练,你会吹地很好的!”
葫芦丝是一个让人“上瘾”的乐器,吹了一首歌,想吹第二首歌,越吹越好听。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袁老师为了学员们学有所成,默默付出、无私奉献。记忆中的他总是面带微笑,耐心细致,不厌其烦。课堂上,袁老师会使用正确和错误的两种演奏方式,让我们感受到使用不同技巧吹出效果的差别,在让我们自发展示的过程中,每每遇上“胆战心惊”的我,袁老师都会亲自手把手的指导:“学习葫芦丝整个手要形空松通,这样手指在吹奏的时候才可以灵活自如,含住吹嘴的时候,以牙齿位界限,吹嘴不要遇过牙齿,不能用牙咬住吹嘴,嘴唇在含住葫芦丝吹嘴的时候要微微向里边收一下,以微笑状含住吹嘴,这样在演奏的时候才更加好看。”袁老师不厌其烦的讲解每一个动作要领,传授每一个技艺细节,纠正每一个错误,让我在追梦路上,坚持不懈地前进。逐渐自信的我慢慢掌握了葫芦丝的基本知识和技巧,甚至开始能熟练演绎一小段葫芦丝乐曲。我们的点滴收获与进步,袁老师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时刻为我们点赞助威、加油喝彩。我们与袁老师师同乐,内心充满了自豪与幸福。
春华秋实,四季轮回,各有风采,虽然已经退休,但在袁老师的不断鼓励下,我实现自己的音乐梦艺术梦,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夕阳无限好,最美在黄昏!感谢袁渊老师让我拥有了令人憧憬的退休生活,我的老有所乐生活就从学习葫芦丝开始!
(器乐系 21318电吹管班 谢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