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16日(周二)下午2:00–3:30我们学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白头吟》。
姜超老师在教唱这首歌之前,介绍了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
《白头吟》是一首汉乐府民歌,属《相和歌辞》,相传为汉代才女卓文君所作。此诗描写女主人公对负心男子表示决绝,塑造了一个感情强烈、个性爽朗的女性形象,表达了主人公失去爱情的悲愤和对真正纯真爱情的渴望,肯定真挚专一的爱情态度,贬责喜新厌旧、半途相弃的行为。
接着,姜老师带着同学们一句一句朗读这首诗,对一些生僻难读的字注上汉语拼音,如:躞蹀(xie die)、簁簁(shai shai)。
然后,姜老师逐句逐字解释字面及诗句的涵义。皑(雪白的意思)、皎(又白又亮的意思)、躞蹀(缓步走,又徘徊,看出来还是有情感的)、“一心人”指一心一意的人,与“一人心”完全不同、钱刀(钱币、刀币)。
全诗集中笔力描写女子的言行、思想、心理活动,突出其形象。同时,灵活多样的比喻,增加了诗的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尤其是其中最经典的两句诗“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姜老师今天在课堂上扮演了两个角色,他既当语文老师,又当声乐老师。在“语文课”暂告一个段落之后,姜老师开始上声乐课。姜老师在教歌谱和歌词的过程中讲得特别细致;对同学们歌唱的要求也很高,凡是唱得不符合要求的,都要重新唱。姜老师会耐心地示范,让同学们反复练唱,直至达标。
在同学们唱“皎若云间月”时,姜老师指出“月”字你们为什么唱得不好听,是因为位置太低,要高一点才行。在唱到“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时,姜老师要求同学们要有情感,与前句形成对比。姜老师还提醒同学们,唱“凄凄复凄凄”时,声音要有穿透力,要朝前送。唱“嫁娶不须啼”时,要弱一点,冷静一点。
有姜老师的精心指导,有古诗词解析的铺垫,又有正确的歌唱方法和技巧,同学们带着情感,无论是分组唱还是集体唱,都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整首歌的演唱。姜老师夸奖同学们唱得好听,大家都开心地笑了。
今天这堂课我们可以悟出一个道理,歌唱与文化底蕴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虽然有一位名家曾经说过,“只要会说话,就会唱歌”,但是姜超老师为了让我们把歌唱得更动听、更吸引人,他做足了功课铆足了劲,我们从心底里感谢他!
(声乐戏曲系 高级17401春 潘仪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