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滔滔,从常州穿城而过。缘于交通的便利,在流淌不息的运河两岸,在时间的长河中,一座座工厂拔地而起。如今,有的成了工业遗产,有的还在前进的路上迅跑。为了让常州的父老乡亲对以前的辉煌有个念想,保护好常州大运河工业文化遗产,是件刻不容缓的大事,这不,常州大运河工业遗产展览馆适时亮相了。
5月12日,与以往一样,我们跟随张浩典老师走进了常州大运河工业遗产展览馆,去领悟常州工业初始开拓的艰辛,去感受常州工业现时前进的步伐。
戚机厂,以前也被称龙头厂,造火车龙头,真正的高大上。戚机厂南临大运河,是常州人慕名的单位。常州大运河工业遗产展览馆就设在戚机厂内。说到戚机厂,不能不了解它的前世。史料说公司创建于1898年,前身是中国最早的铁路工厂之一上海吴淞机厂。1936年,为避免战火,工厂迁至常州戚墅堰,更名为戚墅堰机厂,简称“戚机厂”,是常州运河边第一家大型近代化工厂。2021年,戚机厂入选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录,被认定为国家工业遗产的核心,物项包括老机车厂房、机车联合厂房、老三楼、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纪念碑、联合剪冲机、机车设计图纸等。
顶呱呱的戚机厂除了工业遗产还有民国建筑,现均属文保。这座小巧的小红楼也有悠久的历史,即被称为民国建筑的老三楼。该楼于1937年建造,是日伪时期的厂部办公室,现为公司营销中心大楼。戚机厂原副总工程师范先生提醒我观察小红楼的枪洞,可我怎么都找不到,真是急死人。范先生耐心地告诉我坐标,最高处第一排窗户下面的几亇方孔。哦,近景显示了,是那时日本人架着机枪居高临下虎视眈眈对准着老厂门。如果要回到那个年代,我移步到它的射程之内,肯定胆战心惊,生怕何时从孔里飞来一梭子弹。
常州大运河工业遗产展览馆位于常州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原动力车间。步入展览馆,扑面而来的是精美的图文和实在的老物件交相辉映。讲解员首先介绍了大运河,因为有了大运河,才有了运河两岸星罗棋布的工厂。每一位同学在此开启了自身沉浸式大运河工业遗产的体验空间。
一侧的大屏幕滚动展示了常州运河企业的辉煌。原先的常州火车站?打开记忆的闸门,迎来送往时曾去过火车站数次,好像是个尖顶的小房子,如今可是现代化车站大楼喽。火车站是火车停靠与出发的必要条件,那么不能不联想到火车头,戚机厂便是专门造火车龙头的工厂。以前戚机厂被常州人通称龙头厂,百年戚机龙头厂哦。其实它不仅是火车的龙头,也是引领常州众多企业的龙头。复兴号的列车模型非常受青睐,同学们都渴望在它的身旁“站岗”。于是我随拍了二张作为代表。沐浴了新时代的春风,自主创新迈向全球,戚机厂成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排头兵。戚机厂红火了。企业的红火离不开展馆里的几台老设备。这个大傢伙是联合剪冲机,根据机器上的铭文可知此机器是1906年由英国本土制造出厂,后随原吴淞机厂从上海搬到戚墅堰,主要用于车辆产品的冲孔和角钢的切边工艺。它是中国第一代制造火车的机器,也是戚机厂保存至今最古老的一台设备之一。它于2010年5月“退休”,足足“勤恳工作”了104年。如果现在需要,这老古董估计依然可以运转起来。道钉锻造机由英国1929年制造,亦随吴淞机厂一同迁来牛头铇床,英国1906年出厂,2010年退休,共服役104年,体能真的很棒。插床,1927年出厂,到2015年退役,共干了88年。这台普通车床1947年在英国出厂,2015年退休。万能工具磨床,1947年国民政府采购入厂,服务了68年。工厂研制的蒸汽机车、内燃机车从这里驶向祖国广袤的大地,并引领了中国铁路前五次大提速。这些老机器撑起了当初戚机厂的半爿天,如今它们静静地安家在这里,让我们追思过往且继往开来。披上新装的柴油机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这个型号的柴油机采用优秀的设计,具有很多优点,是后来新技术的体现。当然运河两岸不止有戚机厂,还有诸如大成厂等纺织企业。大成、恒源畅、灯芯绒、黑牡丹……从圆弧形的照片墙上,我们了解到常州各个纺织企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馆内展出的当时的各种纺织机器,亦可看到它们为常州的纺织行业立下了汗马功劳。HB细纱机,细纱机是纺纱的主要机器。是刘国钧先生在三十年代从美国进口的二手设备,一直到2010年才彻底退休。这时,眼前仿佛看到日行万里的纺织女工在挡车在……。机器的轰鸣声声,工人的一丝不苟……这些尘封的往事全演绎于此。展品虽外观锈迹斑斑,但它曾为延伸纺织企业的生命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如今仍在给我们以启迪。它们在年轻时也曾光荣过,也曾奋进过,它们与工人密切配合,创造了荣誉,所以光荣榜上劳动模范的军功章里也有它们的一半。
还有那时名列前茅的常州柴油机厂。资料说,常州柴油机厂最早的前身企业为厚生制造机器厂,由晚清末科秀才奚九如在1913年创立,是常州地区的第一家机械工厂,也是中国最早的内燃机专业制造商之一。1967年,常柴在国家重点支持和发展195动力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制造出我国第一台S195柴油机,并作为中国自主研制且大批量生产,对中国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产生了深远影响,创造了三十多年旺销不衰的辉煌历史。
这里陈列的老物件展品既丰富又生动,很多同学都不陌生,或多或少都使用过,只可惜属于过去的辉煌成为了工业遗产,我不免想起了红梅相机。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我用它丰富了我的编码小组组员的业余生活,以至第一个完成了编码任务,为此我获得了庐山区的奖品,一台袖珍收音机。那年我一回到故乡常州就选购了一辆金狮自行车,每天载我上下班。当然,展览馆还陈列很多企业介绍的图文及实物,现不一一例举。
另外,展馆内美伦美奂的图文,配上灵动的线条、光带,也是工业遗产展览馆的一大亮点。面对众多知名企业,切不可忘了开创企业的前辈。因为最早开启常州民族工商业的先辈功不可没,工商先驱盛宣怀、纺织巨子刘国钧等常州近代工商业名人,为常州民族工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整个参观过程中,惊叹者有之,仰视者有,震撼者有之,感动者有之……同学们说,以前我们游学大运河,是看大运河沿岸的历史文化,譬如青果巷等,而这次,是以工业遗产的角度来看,便有了完全不同的感受。离开戚机厂时,范先生仔细讲述了这个雕塑的涵意。这次极有意义的游学活动,由张浩典老师和范广荣先生(戚机厂原副总工程师是我们老年大学的同学,但我尊称他为先生)组织联系。在此,特别感谢张老师和范先生。
最后,展览馆的结语我摘录两句作为结束语:致敬百年工业,仰止智造龙城。常州,我们信心百倍,扬帆起航!
(文史语言系 钱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