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老年大学欢迎您!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展示、交流>>学员风采>>文章内容
霏霏细雨——游学黄天荡
发布时间:2023-05-11    点击:    来源:原创

  首次听说黄天荡,有点肃然起敬,因史载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三月,浙西制置使韩世忠与金完颜宗弼(即金兀术)会战于此,此役史称“黄天荡之役”。经专家考证,黄天荡故址在栖霞山摄山湖一带,原为大江支汊湖荡,今已为陆地。那么常州的黄天荡又是怎回事呢?和抗金有无联系呢?

  4月29日,张浩典老师组织了天宁郑陆黄天荡的游学项目,风雨无阻。这次游学的目的是观看郑陆镇北夏墅、文保单位中小学旧址、许宅及黄天荡村,还有黄天荡水域的几座桥,尤其是老桥陆家桥。

  天公不作美,淅淅沥沥的春雨真恼人,可大家仍兴致勃发,行走在乡村路上。还有呢,手持花伞倾听雨声散着步,很有情调,绵绵细雨滋润了万物,也滋润了我们一行。再有是,四周除了翠绿还是翠绿,很养眼,所以很喜欢。空气似乎也被浸淫成绿,一切都是欣欣向荣。

  途中发现了试飞基地,旗帜在蓝天白云下猎猎作响,算是一个小惊喜吧。相遇水域的第一座桥——陆家桥,五彩的伞花们飘然而至。这是一座老桥,位于天宁区郑陆镇黄天荡村,是一座平板石梁桥,宽1.64米,长15.8米。周围河网密布,桥梁南北向跨河道上。张老师课堂上讲过此桥的桥墩扶栏等石板数量,现细数下来果然是27块石板构成。两边有繁体字“陸家橋”桥名,近观仍清晰可见,书写顺序从右到左,旧时的排列习惯。老陆家桥早巳封存禁行,并在桥头立一文保石碑。为了不影响通行,在老桥旁造了座新陆家桥。新桥完全现代化,宽敞结实。从这亇角度看,老桥是到了颐养天年之时,因社会的发展它早巳不堪负重了。再转到老桥一侧,以老桥为参照物看新老两桥的鲜明对比。

  雨雾笼罩的乡村是静谧的,没有喧嚣,还有这些挂着雨珠的花花随意妆扮,身置其中,心情是愉悦的。这一切,都是我们游学的福利。

  既然已有桥,那就是走进了荡,我想。大片的水域应该是螃蟹生长的绝佳地方。说起螃蟹,还有个相传与乾隆皇帝有关的故事。乾隆廿十七(1762年)仲春,乾隆皇帝第三次巡游江南,到达常州后,乘船从北塘河进入芦蒲港,在东坝桥靠岸,准备在万寿庵过夜。同皇上随行的刘纶大学士在住持的推荐下,向乾隆进献了当地的黄天荡清水蟹。一蟹上桌,百菜黯淡,乾隆越吃越有滋味,顿时龙颜大悦,将它赐名为“金爪玉脐”,还写下了墨宝,同时定为宫廷贡品。如今,同学们静静注视着浩荡的水面,似乎看到“金爪玉脐”们整齐的队列正横行过来。黄天荡村,水面辽阔,生态环境良好,有优厚的先天条件。所以黄天荡的螃蟹们成为了常州第一批拥有“电子身份证”的螃蟹。现时不是螃蟹季节,再聊螃蟹必是垂涎三尺,还是继续我们的游学吧。

  来到第二座陆角桥。陆角桥与后面几座均为新桥,故不详细探求了。我最喜山水,此处虽无山,但有水有桥啊。赶紧抓了两位红衣美女点缀我的黄天荡图片。同学们也乐不可支,摄影师说谁上?我来我来……鱼贯进入最佳被摄点。

  经过第三座东荡桥。水边的芦苇随风飘舞,欢迎我们?应该是的,这么多人集中来此,热闹不光是我们的,也是荡里荡外的植物们的。

  跨过第四座名为“北横头”的桥,远望民宅村舍,就有了烟火气,可惜没有炊烟袅袅。不过,进入村庄还需过桥,不愧为荡啊,黄天荡村藏于水源深处。黄天荡桥,气粗的第五座桥。穿过黄天荡桥,那就是走出了荡。走进村,一派田园风光。小河码头是村民生活的一部分。河边嬉水时刻仿佛回到了童年。运气真不错,此时天上的乌云下班了,淅沥小雨下班了,七彩伞也下班了,我们行动便捷了。围墙上的陈旧铭牌“北夏墅”标志了这里就是北夏墅。

  清光绪年间的北夏墅学校旧址就在这里。旧址为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一共包括两处,一处主体建筑为二层教学楼,砖木结构建筑。我们行走在它的一侧。还有一处北夏墅小学,单层五开间建筑,有五角星门楼,门口西侧墙内嵌有道光三十年禁唱滩簧碑记。黄天荡片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古往今来涌现出一大批历史名人,乡贤名仕,譬如历代许宅人。许宅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所建,是座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宅。张老师简要的介绍更加深了我们的认知。热情的许氏后人打开了宅门,我们才有幸入內。黄天荡许宅,位于天宁区郑陆镇黄天荡村委北夏墅村,清代秀才、三河口高山书院院长许伯清在1894年-1899年历时5年兴建。原有房屋四进,现仅存第三进主楼,其余均毁于抗战期间。许氏现房主給我们讲述历史的变迁。如今他尽自己的洪荒之力独自修缮祖上留下的宅第。许家为当地文化事业发展多有贡献,建造者许伯清乡志记载写有诗稿268首,解放初期许学熙担任北夏墅初级中学校长,还有中科院院士许学彦,安徽省副省级干部许学受等,蔡旭曾在许家私塾读书。三间楼上楼下的修复,对于房主个人来说,无疑是个浩大的工程,但他仍乐此不疲,为的是将老宅永远坚挺在黄天荡的土地上。张老师提醒我们仰头仔细看正厅前檐。喔,这样建造从未见过。张老师随即告诉我们,这是翻轩,一般翻轩建在后面,称后翻轩。那沈宅把翻轩建在前面有什么用意呢?不得而知此时光线甚好,它们毫无拘束地穿过花格门窗跑进厅堂。旧时光是否亦如此安逸?想知祥情,只能时光倒流上百年,被毁的建筑复原,那肯定辉煌。小院落整理清爽,只是院中的植物是后栽的,假如院中有棵茂盛的百年古树留存至今,那就更好了走出许宅,大伙意犹未尽,仍流连于宅门前,百年老宅百年历史不能忘怀。这里的村民享受了黄天荡的风光,享受了经过黄天荡洗涤的鲜沥空气,还能优先享受“金爪玉脐”的美味,幸福无比。二条狗陪伴着二对半脚印,悠闲自得。

  回程途中,聆听黄天荡的水波声,聆听风吹芦苇的歌唱声,不免想起另一版本的黄天荡之说。现摘录于此:黄天荡,相传因战国时春申君施治兹土而得名,据清道光年间编纂的《黄天荡岸谱》载,古时的黄天荡是烟波浩渺的大湖,杂草丛生,人烟稀少,蛇龟横行,故而又称蛇龟湖。到了明永乐宣德年间,江南巡抚周忱在治理芙蓉泽国的同时,在黄天荡筑大岸、垒堤坝,造湖田,原来的“蛇龟湖”变成了水面宽广的鱼米之乡,成了芦苇摇摇、芦花如雪、野鸡鸣叫、白鹭翻飞的美景。

  黄天荡是水草丰美的鱼米之乡,同时也是慷慨激昂的传奇战场,相传,这里曾进行过一场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著名水战。南宋建炎三年,十万金兵南下侵宋。建炎四年四月,金帅金兀术由常州出发,欲从镇江渡江北还。南宋大将韩世忠率精锐水师八千,将金军诱入黄天荡。黄天荡与芙蓉湖只有一条通道,金军无路可逃,被困四十余日。围歼正酣时,韩世忠、梁红玉驻军舜过山,垒石筑台,指挥三军,鼓舞士气。所以不知抗金之战的地点到底在南京呢还是在常州?疑惑多多。

  现在不提旧事,今天的黄天荡,必用新发展续写它的“传奇”。那让我们带着新的期待,期待下回再来,一定可以遇见更加美丽的黄天荡。

  (文史语言系 钱毓)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常州市老年教育发展中心(常州老年大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钟楼区健身路9号 电话:0519-86809150,0519-86809170 传真:0519-8680917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