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此乃《论语》中暮春之景。永和九年暮春之初会稽山阴兰亭,王羲之与群贤相聚于此,一觞一咏,畅叙幽情。此乃文人之雅集。在这同样日色清明的暮春早晨,我们同学一行十二人出发前往美丽的海滨城市连云港。
来之前就有朋友提醒我说:连云港除了花果山有点名气、吃吃海鲜,其他没什么可玩的。然而当我们踏入这座环山绕海的城市时,她宽阔整洁的马路、稀疏的人流、清新的空气瞬间吸引了我。汪同学在连云港工作数年,首站就带我们参观了位于田湾核电站外围的田湾跨海大桥,它是江苏省首座跨海桥梁。桥边人性化地设置了停靠点,我们下车拍照打卡。一阵阵春风带着海浪的气息扑面而来,钻入我们的发丝衣襟,轻吻着我们的面颊。听海浪拍打的节奏,凭栏远眺对面的高公岛会情不自禁想起主席的诗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随后我们来到了新亚欧大陆桥东端起点,这是起始于连云港终点在荷兰鹿特丹的国际化铁路干线。标志由黑金沙花岗岩为身,上面树立了白色的船锚,侧面是李鹏同志的题词:“巍巍天山皑皑雪,漫漫古道滚滚沙。一桥如虹贯欧亚,丝绸之路绽新花。“背面刻着沿途所经过的城市路线。不愧是陆上商贸物流的”丝绸之路“。一路上,汪同学充当了半个导游,不停给我们介绍滩涂、冲积平原的形成、潮汐以及桑田变沧海的奇景。文科生遇见理科生才领悟自然界的神奇与魅力。
来到海滨城市,绕不过去的自然是品尝美味的海鲜。中午时分,太阳底下热浪袭人,我们来到沈同学隔天就预定好的酒店。水箱中硕大的海螺、浑圆的海鳗、大而黑的青口贝几分钟前还在水中欢快嬉戏,不消片刻功夫已成了我们的腹中物。虽然阳光炽热,但我们躲在大大的太阳伞下,吹着清凉的海风,品着鲜嫩的美味,谈笑间杯中酒、盘中餐已统统消灭。喝到畅快处放歌一曲、闲谈取名字的学问。忆往昔,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人生快意,金樽对知己。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著名的海上云台山风景区,行至山脚处便见苏轼的“海上山”三个鲜红色的大字刻于岩石上。读过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的都知道,诗中的瀛洲便是海上云台山。就连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人物也在此处。景区融雄、奇、险、幽、秀于一体。山中多奇石,有的似云台神鹰、有的似神龟探海,狭窄处仅可一人通行。沿途皆是明媚绚烂的高山杜鹃。凌空的巨石与娇艳的花朵在此相遇,是豪放派与婉约派的完美融合。登上山顶俯瞰浩瀚的海面以及鳞次栉比的港口作业区,忽然明白晚清时期,列强为何要强占我们的港口,因其实在是重要的交通枢纽,经济发展的通道。沈同学是带了他年近八十的老母亲一起来的,沿途上山、下山他都小心地搀扶着母亲。母亲也步伐矫健,全程不落。
第三天,汪同学带我们参观了他供职的环保企业,踏入厂区只见绿树葱茏、拱桥花墙,不知道还以为来到了公园。办公区域也是干净整齐。我们实地参观了垃圾是怎样一步步从垃圾变成砖头的过程。期间经历了堆酵、850度的高温焚烧、烟道净化等等。操作的过程以及温度的变化在大屏幕上一目了然,部分数据甚至全国联网的。正因为有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人类生存的环境才得以进一步改善。
旅行是为了欣赏沿途的风光美景,然而美究竟是什么?曾经以为美是《伊利亚特》中挑起特洛伊战争的海伦那样的女人;美是唐人笔下纵情豪放的《将进酒》;或是十八岁少年王希孟绘就的只此青绿:《千里江山图》。然而这暮春时节的一场远行让我领悟:美是宽阔的胸襟、美是渊博的学识、美是善良与真诚、美是孩子对年迈父母拳拳之心;美是至真至纯的同学情;美更是我们对日益强盛的家国崇高而深沉的情怀。
(文史语言系 范永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