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在常州老年大学2号楼2209会场举办了常州市美术家协会“书画指导站”揭牌仪式暨吴鸣《中国画漫谈》主题讲座,常州老年大学校长张金富先生和常州美术家协会主席吴鸣先生共同为“书画指导站”揭牌。大师进校园、师生面对面给整个书画系带来了不一样的精彩。指导站缩短了美术家和学画者的距离,让学员们得到更专业的指导,也将为常州老年大学培养更多优秀的书画人才。
揭牌仪式后,吴鸣院长举办了中国画漫谈主题讲座,吴院长将中国2000年来书画艺术发展史讲得既生动又富含哲理,在2000多年前,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古人先用木炭作画,制造出毛笔后开始用白描勾勒线条,在绵帛丝绢上作画,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美丽图案。《龙凤图》 、《千里江山图》 、《清明上河图》等作品均是传世佳作,至今受世人青睐,其中的《龙凤图》,是最早发现的中国人物画,描绘的是贵夫人升天,龙凤朝阳,体现了当时墓主身份相当高贵,是一幅完整的、独立创作的中国画,这件作品是我们国家规定的64件永不出境珍品之一。古人的画,有的是为王朝贵族服务,有的是为宗教服务,通过不同的绘画表现时代的繁华和文化背景。《清明上河图》就是表现当时汴京城的繁荣。
2000多年来中国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发展各不相同。人物画由于古人和今人的服饰变化较大就有了明显的突破飞跃;而花鸟画起源于唐代,宋元达到高峰,明清到近代可以说是顶峰。古代的花卉鸟类和现代相比也没有明显变化,甚至现代有些品种都已消失了,现代花鸟是传承古人的套路,再加以创新;而山水画在公元220年到589年就已经到达了顶峰,因为山水在地理上没有多大改变, 所以古人的技法现代还是可以继续使用。
最后,吴院长讲到了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和学习方法。随着不断的发展,中国画表现技法繁多,有工笔画、写意画、有工写结合。工笔画又有淡彩、重彩之分。传统的工笔山水就是是青绿山水,浅降山水就是兼工带写。这些画法能呈现不一样的画面,使精气、神韵发挥到淋漓尽致。魏晋南北朝谢赫的“六法论”是中国画的审美评判标准,六法为“一曰气韵生动是也,二曰骨法用笔是也,三曰应物象形是也,四曰随类赋彩是也,五曰经营置位是也,六曰传移摹写是也”。六法就是学习中国画的方法,气韵生动是最高的要求,一般人做不到。传移模写就是临摹,临摹有对临和创临,不要纠结于图像,主要是学习笔法、染色、皴法、勾线等。创临就是在临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经营置位就是构图布局,把每个物体安置到画面上合适的位置。骨法用笔是指中国画里的线条要有书法的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即物体是什么就画什么,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写生是最好的教材,只要功夫深,必成大器。
吴鸣院长的讲座让书画爱好者们感受到中国画的魅力,聆听了这次讲座,我觉得平时学习中很多困惑找到了答案,豁然开朗。江山如此多娇,新人辈出不尽,我们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拿起手中的画笔,挥毫作画,去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讴歌祖国的新时代。学画者们深切期望:我快乐、我健康、我年轻,我时尚,我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成为艺术家!愿笔墨丹青永传承!(书画系 蒋静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