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二月的天是那般的阴冷,走在大街上晕呼呼的我,总有说不出的感觉,用四个字归纳,就是“提不上劲”。今天还要去老年大学上唱歌课啊。
我走进学校,轻轻地推开班级的门,教室里一派热闹的气氛,学员们面如喜色,像炸开了锅一样,那种阳光般的场景,突然间让你的心沸腾起来了,老顽童在使劲地吹着气球,红的、黄的、绿的…还在比试着谁的气球吹的大,还能一口气吹得很大……上唱歌课,应该是练声、练口音,练“依依呀呀”,也不可能会吹气球啊?为何?
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演唱班的徐晨钰老师用苦良心。只见她手拿着一大包气球,一包水果糖笑迎着同学们,然后请学习委员每人发一只气球。当时我很纳闷,今天的唱歌课为什么要发气球,待缓过神来,见徐老师一边吹,一边示意陆续进班级的学员进入状态,鼓动吹起来。哦!不就是练肺活量吗?由于2022年底大部分学员都阳了,并带来很多后遗症,休养生息远远带动不了自身的免疫,加上宅家后的肺活量得不到充分的锻炼,更谈不上唱歌时的用气,有的学员由于一度的咳嗽导致咽喉发炎,对唱歌产生厌倦情绪,徐老师看在眼里,想在心里,一边安慰大家,一边还再想办法,提振学员信心。例如,买点水果糖润润喉,鼓励学员唱出自信,把学员当作孩童,学员在老师的关心启发下,身心得到健康,学唱歌的积极性得以充分提升,全班出勤率稳定在98%以上。
徐老师润无声细无雨的师德,她的教学与效果联系在一起的教学方式,体现了新时代的教学理念,值得学习与借鉴。
(声乐戏曲系 冯鹤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