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老年大学声乐戏曲系——锡剧经典名段演唱班开班已进入第四学期,班上一共32名学员,由周建家老师任教。该班生源主要来自原来锡剧演唱班的老学员,经系部考核,按得分排名靠前的学员依次录用,学员们在周建家老师悉心教导下,在锡剧演唱理论知识和演唱技巧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锡剧经典名段演唱班每学期学习任务是学习两个唱段。周老师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仔细分析研究,精心安排教学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学工作。 然而,老年学员学会一段唱容易,学好一段唱却不易。主要是我们的学员年龄相对大些,学习能力和消化学习内容的能力受一定的限制。其次,学员本身的锡剧演唱基础也不尽一致。
对此,周老师凭借自己多年的锡剧教学经验,“精”教“细”抠,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上花足了功夫,课堂上从不轻易放过一次纠错的机会,高标准严要求,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周老师的“精细”教学体现在整个的教唱的全过程。她要求学员:一是要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抓住演唱的灵魂。二是在唱词的正音环节,要准确掌握咬字吐字的正确方法,做到咬字到位,吐字圆润。三是在整个唱段的学唱环节,也是锡剧演唱的最重要环节,就是如何带着感情去演绎唱段所应该表达的情感。
我们班的学员,通过学习,对在锡剧演唱的发音发声、吐字咬字以及唱段的学习环节都能基本达到周老师的教学要求,在感情表达方面有进步但还不到位。在新的学期开学周老师又重申了这个问题,要求学员们在这学期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继续努力。
周老师强调:有情感的表达,首先在理解唱段内容上要到位,要理解唱段所要表达的是什么,不能为唱而唱。比如:我们这学期学的第一个唱段是选自《玉蜻蜓》“画楼绣阁寂无声”,她所要表达的是女主在与丈夫失联七年后,凄凄惨惨的那种切肤之痛和思念之情,只有理解唱段内容后才能在演唱时把那种感情给呈现出来,所以这是前提。其次,做到有情感的表达,在学唱时可以借助一些方法,比如肢体语言。我们学唱是纯粹意义的唱,那完整的演唱应该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来合成。这个就需要学员自己体会和理解,辅以适当的方法来更好的诠释情感所要表达的内涵。周老师总是鼓励学员,用心去唱,大胆尝试,按照准确的方法,反复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我们坚信,在周老师的专业且耐心的教导下,每位学员将会得到长足进步。
(声乐戏曲系 李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