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走进常州老年大学校门的时候,是否注意到电子屏幕上有这么一条标语,它特别醒目,上面写道:“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虽然这条标语的内容使人读后觉得十分“高、大、上”,但我觉得它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要靠全体师生的努力,才能实现此目标。其中,教师对于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的姜超老师就是胸有大志,脚踏实地、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优秀青年教师。
2月28日(周二)下午2:00-3:30是歌曲《恰似你的温柔》的还课时间。这堂课姜超老师上得很精彩,是一堂高质量的声乐课。主要有以下特色:
第一、教学目标高标准。姜超老师对我们已经学习了六年声乐的学员来说,要求能达到上台表演的水平。
第二、遵循老年教育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寓教于乐”的原则。对于还课,有些同学有胆怯、畏难情绪。姜超老师非常善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同学们进入轻松的还课状态。他亲切地告诉大家,“用不着紧张!在我的班级还课,同学们完全不要有压力,尽管放松心情!”姜老师充分调动了同学们还课的积极性,大家争先恐后,有自由组合、人数不等,也有独唱的;有上台演唱的,也有在座位上唱的,各取所需,不亦乐乎!
姜老师对每一位还课的同学都进行了经典点评。有表扬、鼓励的话语,也有中肯地指出不足;姜老师亲自示范演唱并教给方法。唱高音时,气要直接送出去。嘴要松,稍微打开一点。唱高音要松弛、通畅。同学们经过反复练唱,越唱越好,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第三、姜超老师深刻认识到教育重在学生能力的培养,即教给学生正确的发声方法,做到“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
第四、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姜超老师对歌中的细节讲解得非常仔细,例如,要注意平、翘舌音。翘舌音:“只”、“手”;平舌音:“从” 、“似”。唱高音“去”时,气息要很沉。每个同学都感受到了歌唱的方法。
第五、姜老师在注重让学生获取知识时,还注重学生意志力的培养。他指出为什么我们常常唱一首耳熟能详的老歌还唱得不够好,归根结底是技术不到家。姜老师要我们记住,“一定要持之以恒”。他给我们指出了今后前进的方向,也给了我们信心、勇气和力量!让我们听老师的话,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的歌声一定会更美妙、更动听!
(声乐戏曲系 高级17401春 潘仪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