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州吟诵”国家级代表传承人秦德祥先生弟子——顾勤元
每到周五下午2:00——4:00,常州老年大学1号楼701教室,总是座无虚席、热气腾腾。2:00之前,学员们就会喜笑颜开的打开顾勤元老师的自编校本教材——《唐诗宋词选读》,等待顾老师荡气回肠的吟诵和讲解。
顾老师总是课前早到一段时间,课后晚走一段时间,跟同学们就各种诗词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此时,新生和老手会抛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对顾老师进行狂轰滥炸,问题的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幼稚呆萌,有的深厚老辣,顾老师都会一一认真解答并加以引导,遇到自己也被问住的问题,就会下去查资料,下次课接着探讨或者晚上在微信群里探讨……谈笑之间,顾老师行云流水般诠释了“师者,授业解惑”。
课堂上,同学们最喜欢的是顾老师用常州方言吟诵唐宋名篇。上溯于先秦时期吴地吟唱,肇始于战国时代,经唐宋发展,明清走向繁盛,已有三千多年传承历史的常州吟诵,经传承人弟子顾老师激情澎湃的演绎,听者便随着顾老师飞扬或沉郁的情绪、语调、眼神和肢体语言,神游在唐诗宋词大开大合的雄阔、边疆将士铁马冰河的悲壮、乡土民间的淳朴和万里山河的辉煌之间,或自豪、或悲悯、或安逸、或极目……每次顾老师吟毕大气磅礴的收式落下,都令人联想到大唐无尚荣光的酣畅淋漓。
(二)缓步走来的大汉书僮
入读唐诗宋词班,李浩明老师的出镜大多与引导、安排、了解、沟通和协调等管理相关,且都是微风潜入夜式的来去,如果打个盹、闪个野,可能都没注意到,但李老师的工作成果大家都沉浸其中,比如我吧:作为班长,关个灯、开个门啥的,本来应该当仁不让的做到位,但李老师看我家远,一再叫我早早回家,我走了,活儿便是李老师做了。天阴了,会及时帮大家把灯打开,给大家明亮的学习环境,天热了,天冷了,李老师会提前给大家关好门窗、打开空调为师生们把炎热和寒冷关在室外,在春天般明媚和秋天般和煦的教室中学习与交流。
总以为李老师如树,静默安然,有一地的绿荫,没有鲜亮涟漪。突然有一天,在大汉恢弘深远的丝竹管乐声中,李老师扮演的书僮一袭白衣青冠,肩挑礼箧、脚踩汉履,在如雷的掌声和惊呼中中翩然登场。一丝羞怯、几分快乐、几分淡定,愉悦地陪伴书生行走山水间。今天的李老师不露声色地为我们打造了两千年前汉家青春少年郎的模样。史书中的西汉推崇礼教,崇尚谦让和厚德,感觉穿着汉服的李老师还蛮有汉质的:动静不大,却也诗酒茶。
(文史语言系 温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