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老年大学欢迎您!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展示、交流>>教师风采>>文章内容
跟着老师学《诗经》
发布时间:2022-11-30    点击:    来源:原创

  这学期我们迎来了新老师:魏桂军。魏老师说话诙谐幽默,出口成章。他自谦只是一位导游,将在这两年中带领我们徜徉在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中。

  上堂课我们学了诗经首篇《诗经·周南》中的《关雎》,感受到诗经的意境是如此之美!

  魏老师说,《关雎》是一首青春之歌,是情窦初开的古代少男少女们,一少年对一位美好女子的爱恋和思慕,以至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感情真挚。

  眼前不禁浮现了一幅空灵的画面:河中的绿地上雎鸠和鸣,人影伫立,思念着窈窕淑女,期盼着君子好逑;月儿升空,卧榻上的人儿,犹如在翻烙饼,想着我怎么才能亲近你?“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人们总是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东西,古今皆同。从2600多年前的《关雎》到现代的西部歌王王洛宾的《在那遥远的地方》中对一位好姑娘的爱慕一样:“在那遥远的地方……,我愿做一只小羊跟在她身旁……”,不是如出一辙吗?

  满腹经纶的魏老师,把这首“青春之歌”引申到既是相思歌,也是贺婚歌,还是赞妃歌。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妨也天马行空地发挥一下想象:“关关雎鸠”中的关关和鸣声,又未尝不可以是鸟类为求佳偶发出的鸣叫呢?“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人禽同理。

  十一月二十五日,我们跟随魏老师从《周南》走来、从《关雎》走来,到《秦风》、到《蒹葭》。

  魏老师说,秦地,为陕西大部及甘肃东南部。秦风的十首诗中有五篇以上与战事有关:战场、战士、战马、战友……,但就是这篇《蒹葭》,却是另种格调、别样风格的诗歌。是一首朦胧的歌,背景朦胧、人物朦胧、结果朦胧……。

  果不其然,开篇第一章的八句,就是一幅朦胧的画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宛在水中央。

  深秋季节清冷的早晨,烟波浩渺的河边,水天一色,苍苍的芦苇,白露是霜又似雾,主人公来到芦苇凝霜的水边去追寻“伊人”的踪迹。远眺“伊人”,她似在水中央。

  第二章的八句,“蒹葭萋萋,白露未晞。……宛在水中坻”。在霜露未干的时候,主人公仍在“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伊人若隐若现,他往上游走,没找到;往下游走,还是没找到。再一看,伊人又好像在水中的一块小高地上。

  第三章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直到霜露将尽未尽时,主人公仍在沿着迂回曲折的小路,在采采的芦苇丛中寻寻觅觅,伊人却又到了水中的绿地上。他仿佛已来到伊人身旁,但终究还是看不见摸不着。

  魏老师对《蒹葭》作了展开,正因为这是一首朦胧的诗,所以历来对它的主题众说纷纭,给人可以想象、再创造的空间。一般都随琼瑶的观点,是爱情说。还有刺襄说、求贤说、拜师说……。

  “刺襄说”隐喻楚襄王选拔人才欠理智,意即规劝秦襄公要用周礼来治国。以《蒹葭》起兴,意在寻求贤人共治国家,这是其本源;“求贤说”者是对求贤者求贤若渴,不顾千难万阻,寻求贤才的赞扬……。

  魏老师说,诗经,是孔老夫子收编的三百零五首民间诗歌,素有“诗三百”之称。诗无邪,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诗三百”也可以是颂三百、歌三百、弦三百、舞三百。诗经可以颂、可以吟唱、可以以丝乐演奏、也可以随着诗歌的节奏起舞。

  我们这堂课是系里的公开课,班长出了个主意,将这几个三百体现出来。随着悠扬的琵琶声响起,同学们唱起了琼瑶的《在水一方》、诵读了《在水一方》,因教室场地所限,只有舞三百不能展现,留待今后了。

  老师还引证了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对它的评价:王国维先生曾将这首诗与晏殊的《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相提并论,认为它二是“最得风人情致”。对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可望难即,感情真挚。

  通过学习诗经中的两篇,觉得学起来很有味道,深感面对几千年前的精华,其内涵深厚,仅肚子里原有的知识要真正领会诗中的意境,还得花大功夫。学无止境,跟着魏老师一路学下去。

  学到老,人何老?

  (文史语言系 马光瑜)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常州市老年教育发展中心(常州老年大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钟楼区健身路9号 电话:0519-86809150,0519-86809170 传真:0519-8680917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