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从暑热中挣脱出来,怀着喘息未定的喜悦,迎来了桂满枝头的浅秋。
古诗中不乏描绘秋天的诗句:有“秋风秋雨秋草黄”的凄清,也有“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旷达。在我心里,秋天仿佛一个疲惫的旅人,在某个秋日的傍晚回到阔别经年的故乡;又似戎马一生的将军,刀剑入鞘、马放南山,择一城安度余生。人过中年,迈入生命之秋,没有了工作的压力,享受一份明月清风的闲适与悠然。
沐浴着秋日的暖阳,带上红彤彤的柿子,去看望年近八旬的母亲。柿子有事事如意之意,橘红而圆润的外观是秋天的标志。母亲却是喜欢它的软糯与甘甜,挑了一颗最大最熟的,一口下去的爆浆满足了她所有味蕾。而精神的慰藉是来自于我带给她的学长写的书,母亲带上老花镜,一字字研读和评判,在这秋光四溢的午后,母亲和我的絮叨一如门前的那条古运河悠远绵长。
都说春季适合放飞、夏季适合撒欢、秋季适合闲庭漫步。携旧日好友去到位于薛家镇的花开西庄,改造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小桥、流水、咖啡店、书苑一应尽有。如果仅仅如此,那也不叫农村了。村里依然有碧绿的菜畦、金黄的稻穗。村民们有种大隐隐于市的恬淡。多年未见的好友难得聚在一起,品美食、拍美照,曾几何时我们都是温婉可人的小女子,现在却不得不开启了美颜滤镜,哈哈,开心就好。岁月偷走了我们的青春,而我们就像这田里的稻穗收获着生命的丰盈。
人说夏季适合读王维,“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诗中自带一份清凉与惬意。秋日适合读谁呢?非老杜莫属,想起老杜眼前总会浮现出他忧国忧民老气横秋的样子,中学课本上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似乎是他真实的写照。然而在那么一个秋日的黄昏,当你读到“凉风起天末 君子意如何?”“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你才会发现不一样的杜甫。还有那首著名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纵是悲苦,也这样开阔,纵是沉重,也这样豁达。秋风中读一读杜甫,润一润心肺。
秋日里出来寻觅吧!寻觅一场灵魂的栖息。在秋白书苑里听常州知名作家分享名著和经典,那是一种心与心的默契,今人和古人的对话。遇一人白首、择一事终老。这一生唯一放不下的是读书和写作。脚步无法到达的地方,阅读可以。难以消解的情怀,文字可以。
想起学做短视频那会,每每精心挑选一张张照片,按我喜欢的顺序排列组合,配上优美的旋律,录入生动形象的文字。而今,我欲留住这温柔的浅秋,将这每一帧画面装订成册,任它在光明的长廊里斑斓沉淀……
(文史语言系 范永旻)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