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老年大学欢迎您!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展示、交流>>系科动态>>文章内容
一次有系列的“沉浸式”诗教文化活动
市级研究课题《老年教育社区沉浸式人文体验研究与实践》在老城厢青果巷(二期)开展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2-11-08    点击:    来源:原创

  金秋诗社与东坡文学班、唐宋诗词班“萃园吟友”小组于2022年10月——11月中,开展了“青果巷(二期)沉浸式诗教文化活动”。这次活动是在常州老年大学举办校庆36周年狂欢节社团活动的背景下、在市级研究课题《老年教育社区沉浸式人文体验研究与实践》正式实施时进行的。这次活动是由颜正源老师策划、指导并参与的。

  这次校外社团诗教文化活动,分为四个阶段开展,形成了一次有系列规模的人文体验实践范式。

  第一阶段,现场采风,在2022年10月11日,有20多位诗友学员参与活动。采风活动,选择青果巷(二期)两个明清古迹-古典园林钱氏半园与阳湖城隍庙古戏台。

  半园始建于明中,由唐荆川祖父唐贵所建,是当年“唐氏八宅”之一的贞和堂后花园。从《唐氏八宅记》中可以得知,筠星、易书、贞和、四并等皆为半园之前宅,半园则为四宅之后园。半园占地约为6亩,除筠星、易书、贞和、四并四堂外,还有一竹斋、分缘山房及廊轩亭榭等。园中凿有荷池,池畔置以湖石,叠石为山,亭台楼阁筑于池周。由于种种原因,半园可能尚未完工就停手,只能算作园之一半,故称半园,也可能是唐氏自谦而已。半园最后的园主为钱以振。此时半园,依然池岸立石,涧道曲折,海棠、紫薇、桂花等嘉木,欣欣向荣,有长廊连接亭台、石舫与轩榭。2022年10月,半园修复后开放迎客。

  常州阳湖城隍庙戏楼在常州市区青果巷东首新坊桥小学内,原为阳湖县城隍庙附属建筑。城隍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只,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常州阳湖城隍庙戏楼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戏楼为歇山顶二层木结构,下层由麻石方柱四根支撑,内外三面皆有木雕。上屋后台为子楼三间,下层作出入口,有砖雕门框"歌舞"、"升平"题额各一方。戏台梁架施斗拱,布置华丽,结构完好。楼下壁间嵌《增修城隍庙记》石碑,记载当年演戏盛事。

  第二阶段,网上吟诗。从10月11日晚上开始,“金秋诗社微网”发表第一首诗歌,到10月21日,十五位诗友共展示了近30首诗词。计有颜正源《题青果巷半园》《次韵赵凤清诗兄阳湖县城隍庙古戏台绝句》;周伟《欣闻青果巷半园开放,并与诗友同游》《题阳湖城隍庙古戏楼》;徐卫健《敬和赵凤清先生阳湖县城隍庙老戏台》《东坡引 · 半园》;赵凤清《青果巷》《  半园》《参观青果巷咏常州名人辈出(五首)》;杨企南《常州半园游》;蒋为民《 青果巷三首》;郭晓冰《秋思半园》;陈海明《半园(二首)》;黄秋萍《青果巷半园有感》;汪玲《再游半园雪洞巷》;陈维新《再仰新坊桥城隍庙古戏台》;孙佩华《欣闻钱维乔雪洞巷半园故居开放,并与金秋诗友同游》;熊德康《半园》;沙春元《访半园》;沈丽《金秋青果巷半园游感》。

  第三阶段,美篇问世。10月25日,由金秋诗社副社长沈丽精心制作的美篇《青果巷半园古戏台采风诗词专辑》在金秋诗社内外各家自媒体上正式发表,获得一片欣赏、赞美之声。

  第四阶段,诗课交流。11月1日,在老年大学狂欢节第一阶段社团特色展示活动中,借座常州老年大学教育基地-大观路10号《秋白书苑》,举办了以“青果巷(二期)沉浸式诗教文化活动·诗友创作诗词交流”为内容的社课雅集。有近20位诗友参与活动,并邀请唐宋诗词班“萃园吟友”小助诗友们参会。雅集在自我吟诗、介绍体会,质疑答疑、老师点评的流水过程中展开,大家围桌而坐,一杯清茶、一方屏幕,持续了两个半小时。活动结束,已经黄昏,大家意义惜别。

  第二日清晨,“萃园吟友”小组发起人吴小军以律诗一首,抒发与会的感慨。诗云:鬧市喧車馬,杏壇猶鼓琴。幽幽秋白苑,款款仲尼心。

  桃李花蹊满,芝兰玉树临。渔夫今有遇,向晚听佳音。秋白书苑诗友会,一石激起千重浪,与会诗友纷纷和韵,累计有近20首。

  相信这次系列人文体验实践活动一定会继续激发创作兴趣,提高创作自信,保持创作热情,提高诗友们的人文素养,为当一名文化老人添砖加瓦,增光添彩,再上一层楼。

  (文史语言系 市级课题组 供稿)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常州市老年教育发展中心(常州老年大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钟楼区健身路9号 电话:0519-86809150,0519-86809170 传真:0519-8680917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