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缘巧合,今年9月,我有幸受聘来到常州老年大学声乐戏曲系教唱黄梅戏。虽然我毕业于安徽省黄梅戏学校,算是科班出身,且师从饶庆云老师(饶老师打小就师从严凤英大师,后来又与严凤英大师共事多年),在校时也深得老师的抬爱,但毕竟离开舞台多年,所以有些诚惶诚恐。但既然我接受了这份邀请,就希望能把这份工作做好,尽我所能倾囊相授。下面我就学习黄梅戏,谈点自己的体会。
首先要打好扎实的语言基本功。黄梅戏是中国五大剧种之一,原名黄梅调、采茶调等,属于典型的地方剧种,以安庆方言为基础,声腔以安庆民歌为基调。特点就是它的唱腔流畅优美,节奏明快,曲调悠扬,好听、好懂、易学、易唱。但只有学好正确的安庆官话,才能
唱出原汁原味黄梅戏的韵味。所以我们理当遵从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原则,从咬字发音慢慢学。
其次,学好黄梅戏关键在多练,我想其他剧种的学习也是一样的。不是有句行话么,一日不练三日回,三日不练九日陪。按照先基础后提升,先简单后复杂,先易后难的学习规律,先学安庆方言打基础,再学基本唱段练唱腔,从不会到会,从陌生到熟悉,熟练到怎样程度?就是听到伴奏带,除了唱词熟,对音乐伴奏带的熟,而且听到伴奏带随时停下来都能知道这句唱腔是在伴奏带的哪节哪段上。经过不断地练习和积累,在演唱过程中的唱词,音韵,达到滚瓜烂熟之后,就会熟能生巧,最终达到行云流水的程度。
戏曲讲究“手眼身法步”五种表演艺术技法,这也是演艺者基本的艺术修养,我们虽然目前是初级班,但我将结合教学实践,在黄梅戏唱腔课的基础上,适当教授一些戏曲、身段、肢体表演的元素,让大家学习和领悟戏曲表演的意境和神韵的技法。
我们老年大学的学员朋友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职业、不同的习惯、不同的性格都会影响每位学员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有快有慢是正常现象。但既然大家一起走进了黄梅戏22410班,就是非常有缘分的一件事情。希望以往有学习经历和良好基础的学员,可以作为老师的辅助帮手,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共同帮助零基础的同学一起学习、一起练习、一起交流、共同进步。相信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我们可以一起慢慢享受黄梅戏的演唱乐趣,逐步领略黄梅戏曲艺术的无穷魅力,让自己的老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健康快乐。
(声乐戏曲系 黄梅戏教师 王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