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而老年大学的教师面对的则是一群特殊的学生,他们年龄跨度很大,文化背景不同,专业基础囧异,这就要求专业指导老师用有别于传统模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在我步入花甲岁月的时候,在市老年大学器乐系遇到了一位大师级的好老师。
为了退休后追求美好的音乐梦想,我来到了老年大学竹笛班。在追求音乐梦想的道路上,有学习的困惑和艰辛,也有收获的幸福和喜悦。在这个追梦的道路上应该感谢我们尊敬的倪焕中老师,是他把我们带进了神圣的竹笛世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倪老师又何尝不是一位志高远大的追梦人呢?他高屋建瓴,答疑解惑,帮助我们攻克了一道道学习难关;他倾囊相授,诲人不倦,盼望我们早日实现美好梦想。在追梦的路上,倪老师紧紧围绕他为老年学员特创的“望闻问切”法进行个性化施教。倪老师像名中医一样:观望学员的手势、指法、口型;耳闻学员音准长短、短句换气;提问学员在练习中遇到的困难;把脉学员问题症结所在。
作为竹笛班的一员,我同样也经历了不同寻常的学习历程,有挫折更有收获。我学习竹笛的时间比较早一些,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总是找不到正确的指法和气息,特别是令人苦恼的音头重的旧习惯老是改不过来。结果是改了又犯,犯了又改,老是稳定不下来。曾一度对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产生怀疑,甚至有了放弃的念头。是倪老师及时的指点和鼓励让我有了坚持学习下去的信心和力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沉下心来,按照倪老师给出的方法,反复练习“长音”,解决气息不足、气息不均匀的问题;反复进行“慢练”,解决了快板部分、连续吐音不清晰的顽症;反复体会喉、唇、舌之间的“联动”,解决了超高音不标准的难点。在练习过程中,做到抓住症结各个击破,细心揣摩锲而不舍。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终于有一天在练习《姑苏行》引子部分时,我突然找到了腹式运气吹长音的良好感觉;在拿下《小放牛》转调改快板部分时,我体验到了连续吐音清楚表现的轻松感受;在攻克《春到湘江》欢腾快板时,我领悟到了运用喉、唇、舌三位一体合力逾越超高音障碍的核心关键。这大概就是我们苦苦追求的灵感吧。
有了收获就有了希望,犹如为梦想腾飞插上了翅膀。在精英导师倪焕中先生的悉心引领下,在即将开启经典名曲《扬鞭催马运粮忙》学习历程中,让我们美好的音乐梦想飞得更高,飞得更远吧!
(器乐系 竹笛高级17313班 钱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