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在朋友的介绍下,我报名参加了常州市老年大学锡剧形体班学习。报名前,我曾多次问朋友:”形体班的 居老师人咋样?可好相处?”朋友一拍胸口:”你放心好了,居老师人很好的,你去了就知道了。”
对于居老师,我只知道她在锡剧界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退休前是常州锡剧院院长兼党支部书记,国家一级演员;师承著名表演艺术家梅兰珍、杨企文,业务精湛,在多部大中型剧目中担纲主角,她的表演端庄洁静,质朴大气;她的嗓音清亮婉转,迤逦动听,被称为:“委婉歌喉青衣貌,高山细流一枝花。”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观看过她的精彩演出。现在,这个神话一般的人退休后,来到老年大学当老师,对于我这个什么也不懂的老年人来说,既敬畏又忐忑。
然而,两年来的学习,这位头顶无数光环,神话一般的知识女性,以她超强的智慧,平易近人的性格,独特的人格魅力,彻底征服了我们这些老年人的心。
从舞台到讲台,有着极大的反差。居老师从事锡剧事业五十多年,塑造出众多不同年龄、不同年代、不同性格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代表作《攀弓带》一剧连续担任主演超千场,至今为常州人津津乐道。然而我们看到的居老师,没有半点名人的架子,没有大腕明星的高高在上,她是那样的随和,那样的敬业!
我们这些学生,对锡剧形体是零基础,且年龄偏大,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居老师寻找资料,自编教材,创作了一套适合老年人学习的教材,从简单的走圆场,练花旦步,指法练习开始,再到戏曲基本动作,水袖应用,她一遍遍反复指导训练,由于学员年龄大,记忆力差,以至于上一堂课学的知识,到下一堂课来又忘记了,再加上有的学员经常请假,前面的没学到,后面的又学不会了。居老师耐心细致,反复示范,有时我们自己都怨自己不争气,她却安慰我们:“不要着急慢慢来,多学习多练习就会了。”看着老师头上细密的汗珠,我们被深深地感动了。我们学习尚且感觉很累,而老师一面讲解一面示范更累,须知她和我们是同龄人啊!有的同学说:“老师从小进剧团,练的是童子功,功夫在身不会累的 。”我想:哪里是老师不累,老师一辈子从事锡剧事业,对事业的挚爱早已融进了她的全身心,弘扬地方文化,振兴锡剧艺术是她的毕生追求。老师不但教我们,还同时在好几个老年大学兼课,她像一架不知疲倦的机器,耕耘在锡剧这片天地里。她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锡剧最合格的代表性传承人,这就是艺术家最崇高的精神风貌!
锡剧形体课除了教形体动作外,还有一半是唱念课。居老师更是想尽一切办法,编印了通俗易懂的教材,怎样发声,运用气息的技巧,她不厌其烦,一遍遍示范,她风趣幽默的教学,常常令我们捧腹大笑,她寓教于乐,让大家在笑声中记住方法和知识,学员们都说,上居老师的课是既轻松又快乐的。
除了授课,居老师在学校还担负着一个艰巨的任务,那就是带领老年大学艺术团锡剧队。她独自一人,包揽了所有节目的编导、化妆、服装、音乐等等,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十多年来,她指导排练了不同内容、不同类型的锡剧剧目二十多个,每年在学校的汇报演出中均受到领导和学员的高度赞扬。她还亲自带队参加各级各类文化惠民公益性演出活动,进社区共计演出六十多场。她还多次代表学校带队参加各级各类的演出比赛,获得了一个又一个奖杯,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居老师的 杰出表现和贡献,赢得了广大学员的爱戴,赢得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肯定,也收获了一个又一个荣誉称号:“江苏省优秀文化老人”、“江苏省老年大学百佳优秀教师”、“常州市十佳老有所为人物”等等。面对这么多的荣誉,当人们向她翘起大拇指祝贺她实至名归时,她却永远是那么的谦逊,那么的淡定!体现了一个优秀艺术家淡泊名利、不忘初心的崇高境界!
居老师,你的所作所为,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你是一棵不老松,你是一颗永不褪色的明珠,我们永远爱你!
(声乐戏曲系 锡剧形体班 施娟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