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春风又绿江南岸,桃红柳绿阳光和煦时,常州老年大学开学了。可刚开学两周,又遇新冠疫情来袭,校领导按照市疫情防控要求,对校园再次实行了封闭管理,并迅速联系全校师生开展了线上教学。
今天我们声乐高级班16043班已经是线上教学的第三周了,沈建秋老师早早就开启了线上直播课堂,同学们纷纷进入课堂,一声声“沈老师下午好!”“老师下午好!”开始了网上教学。按老师的教学计划,这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新歌《知己红颜》,这是由著名作曲家赵季平作曲,宝谙作词,是龚爽通过第十四届青歌赛首次呈现给大家的创作型歌曲。歌曲叙述了国人心中具有深远意义的“知己”形象,以优美的民族音乐和地方民歌、戏曲元素的和谐交融,充分展现了音乐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歌词则运用了中国特有的典故,开头的“灞水”是长安八大水系之一,当地的人们通常会在灞桥上送别亲人或友人。“折柳”源于古代文言文中的“柳”通“留”有留恋、挽留的意思,所以离别之人习惯在灞水河边折柳相赠,诉说与亲友的不舍离别。歌词“点燃彩霞万朵,斑竹一枝千滴泪水涟涟” 是选自毛泽东诗词《七律.答友人》中的”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语言韵律通过文学中的押韵“an”,在一定的间隔后,反复回旋到句末的最后一个字上,因此产生了和谐而优美的韵律。歌词中的“圆、远、难、颜、全”的韵母音都为“an”,特别是歌词“想也难……离也难” 反复的归韵,把歌曲推向了高潮,在歌曲的艺术形式中把音乐艺术和美术画面以及文学艺术融合的非常完美,一种让人有欣赏国画风韵的水墨气息。
我们跟着沈老师钢琴伴奏的练声曲,练唱了五段练声曲,从低音到高音,再回到底音,期间沈老师都有特别要注意的细节指点,重复练声对歌唱的重要性。每次近半小时的练声结束,同学们总会练得满头是汗,大家笑称是“有声的全身运动”,网课的教学程序和线下教室里一样,老师把要学的新歌先原调弹奏一遍,然后降一到两个调再边弹边唱,一句一句的教唱,从全曲的音调、切分、附点、八度跳、低音和高音的处理,句子的连贯和换气要点,一点一点讲解分析,示范其音符变化在曲调中的情感表达。待要装歌词时,又强调了咬字的方法对歌唱时字正腔圆的影响,并逐字示范比较,又对文字中韵母的归韵都细细讲解和演示。这样反反复复的教唱,很快同学们就把这首新歌基本学会了,同学们已经能和着老师的钢琴伴奏完整地把歌曲唱了一遍。接着老师和往常一样都要自弹范唱每首新歌,而且必须是原调范唱,所以每次老师自弹范唱时,同学们都有一种仿佛置身在音乐厅的独唱音乐会中享受着音乐熏陶。最后老师还不忘让同学们再跟着钢琴伴奏唱一遍原调。沈老师和往常一样应同学们的需要,再弹奏两个降调的伴奏曲发布在班群里,方便大家选择适合各自嗓音的伴奏曲,这样每首新歌同学们都有三个调的伴奏可以选择。直播课堂在优美的歌声中结束,而同学们每次总还是沉浸在意犹未尽中……。
高质量的疫情线上教学,老师的专业水平和认真严谨的教学作风以及充满热忱专注的敬业精神,深深的感染着同学们。沈老师经常说对同学们说:当我们拿到一曲歌谱,必须严格按谱歌唱,歌谱中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切分、每一个倚音都能渲染不同的情感和意境,每一首歌曲都是一部声乐文学作品,意境深远!而一首《知己红颜》不光是渲染了音乐美和文学美的国风意境,更传达了疫情之下的人们对亲人的思念牵挂,更是对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和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们的感恩!我们坚定信心,在党和政府和各级领导坚强有力的各项抗疫防疫的领导下,我们终将送走瘟神!迎来春回大地,四季飘香,生机勃发,校园歌声悠扬!
(声乐戏曲系16043班 邵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