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到2022年3月,我们一起渡过了800个抗疫的日子。年轻人说:青春拢共没几年,疫情相伴已三年;随疫情出生的孩子,亦已学语学步,启蒙影像是出门人人口罩遮面;家有求学少年,鸡娃的内卷父母愈发焦虑;所有人在亲历见证历史,而对将老、初老、正老的我们也是充满一场未知的恐惧。
在这场弥久的疫情里,“每个人都是洪流中的一滴水,没有人可以自全”。幸尔我们有常老大这个依傍。
三年来,她助我们“跨越数字鸿沟”,给我们精神追求插上艺术的翅膀。让我们在疫情下的老年生命阶段能安然自处,学习成长。
在这个大数据时代,有各个方位维度的覆盖,而我们被这座老年人的大学总包,使你有组织的存在感。
2020年春季,初次面对新冠疫情,面对严格的封控封闭管理措施,老年大学的第一次云课堂便是面向全体老年学员的心理辅导课。让老年学员科学看待疫情,积极主动了解和学习基础的疫情防控知识。科学做好防护。不听信和传播来源不明,未经证实的消息。第一时间
对老年学员进行疫情心理建设,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应对疫情。
三年来我们习惯了线上线下交替的教学模式。学校科学合理制定课程表,错峰开展教学活动,采取线上线下、室内室外、分时分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精细安排上课时间,确保老年学员安全有序、规范运行的教学活动不中断。
疫情使我们的社交做减法,开启慢节奏生活,有更多时间去经营和丰富自己。练习钢琴的时间增加了,乐曲打磨得细致了。疫情下举办的首届“刘国钧杯”老年人钢琴邀请赛,老年大学的参赛学员取得了亮眼的好成绩。疫情下的生活依然可以很精彩。
2022年的春天,开学第一周我们满怀期待的线下课堂,从公众号上看着“我们开学啦”的小视频,年轻的老师、年老的同学殷切寄语,不由使人心里眼里洋溢欢喜。
学校周密部署线下开学的防疫举措,14天行程的提前上报备案,健康码行程码的自主下载上传,签下共同防疫的承诺书。开学第一课,碰巧这是个竹笛教室,你可能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两个40后的男女同学,男同学拿着女同学的手机一遍遍的试验下载上传两码信息,偏不理会身边志愿者的志愿服务,终于手机操作成功了,立即在班级群里报告班长,那份小小自得你会感受到同样的欢喜。
而仅仅一周后,我们所栖身的城市被奥密克戎攻占了,这回狼是真的来了。我们猝不及防,城市按下了暂停键,而老年学员始终能跟上社会的步伐,在社会需要的时候显出身手。大白的队伍里就有我们的同学,这是我们共同的磨难,需要互相托底,彼此帮助,携手共渡难关。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三年来,常老大用“智慧助老”使我们保持乐观与积极的心态应对疫情下的老年学习生活。
我们坚信:春暖花开终有时,耐得寂寞始无恙。
(器乐系 樊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