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面由“历史文化与经典解读班”赠与常州老年大学文史语言系的“弘扬中华文化,传播时代精神”的锦旗定制完成,班群内一个多月来热议的如何对学风校风进行褒奖的话题总算有了结果,一切似乎就此尘埃落定,但我的心绪却久久不能平静。韩愈的《师说》开篇便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认为老师除授业解惑外,还负有传道育人的责任,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教书、育人两项责任均担。窃以为,老师当属现今职业操守要求最高职业之一。当师德遭受利益绑架时,其高大形象随之崩塌倒是在其次,其所作所为对一代代学生的影响却是极其深远的。试想,作为老师,若己身不正,何以育人?!
现实是,许多学校里的师生间、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因对利益的欲望而变得不那么纯粹美好,听闻有些老师甚至对教学大纲规定内容都敢采取课内少教课外补教的方法,以捞取所谓的课外培训提高费,有课外辅导班铺天盖地的存在可作证。听闻得此类事多了,难免心下戚戚,顿生世风日下、师道何存之感慨!由此联想到一件亲身经历的陈年往事。在二年级期末学生评比中,成绩单上各项成绩均为优等的小女居然没能评上“三好学生”,而班主任老师当堂给出的理由竟荒唐至极——眼睛不够好。事后,从同学处反馈的信息得知,小女没被评上“三好学生”是因为有好几位同学家长都给老师送了礼,从而抢占了“三好学生”名额。遇这事,初时心下还有些愤愤不平,稍后便意识到这事对小家伙的打击特大,如处置不当,将对孩子未来心理健康成长带来阴影,于无奈之下,只能发挥“阿Q精神”,权当这是一次心理抗压训练,遂故作轻松地安慰了受伤的幼小心灵,以消弥其负面影响。寒来暑往,一晃四十余年过去了。然而,每当想起这一切,仿佛还历历在目,可见其恶劣影响之久远。当然啦,也并非所有的老师都如此不堪。记得在高中毕业班会上,操一口纯正苏州话的班主任倪老师就曾谆谆教导我们,希望我们踏上社会后能做到“认认真真学习,勤勤恳恳工作,老老实实做人”。只是,此类话你有多久没听到过了?好在教育界还是有那么一方净土,还是有那么一股清流在,让身处其中的人从此心里便多了几分宽慰。有道是:校风正,则学风正。正因为老年大学校及文史语言系领导重视校风学风建设,能够常抓不懈,因此才有了现下可喜可贺的局面。
自从三年前来到市老年大学学习,我曾经梦想中的那种可敬可爱的老师形象一个个在眼前鲜活了起来,并从此拥有了各自众多的“铁粉”:在三尺讲台前,我们聆听着董老师精彩的演讲,感受着她知识的渊博和执着的敬业精神。若要就董老师的课作一评价,觉得有那么一句歇后语倒是恰如其分的适用于她,那就是“青蛙唱歌儿——呱呱叫”;也是在三尺讲台前,我们接过了由董静老师采用多种中草药混合制作的夏季防虫锦囊和新年贺礼——《诗经名物图解》感受着 她对学生的悉心关怀与殷切期望;在班群里,寒假里的我们可偷懒不得哟,因为即便到了夜深人静时,你也可能会收到来自董老师发布的为我们精心准备的一些课外课件……哦,对了,除了董老师外,还有那说话如唱歌般好听,柔情似水,喜欢在学生的习作上“打圈圈”的现当代文学班王文倩老师;还有那个热情似火的、办事认真、遇事有求必应的李浩明老师,还有……还有……在他们身上,同样有着许多感人之处,一样地闪耀着知性与善良通达的光辉。在文史语言系,你能感觉到师生间能处成贴心朋友:只要一发觉老师微恙或神态疲惫,班群里就会发出一连串焦急的询问,懂医的甚至会开方问药;节上节下,师生间也常祝福互动,不注意看微信头像,根本分不清是师是生。不信?你可去班群里游走一下,感受一下就是。拳拳之心,眷眷之意,一切都那么美好,看来传说中的有人长年待在老年大学不愿意毕业的事竟是真的!爱了爱了,市老年大学文史语言系;爱了爱了,一群德操兼备、术业专攻、技法精深且爱心满满的老师们!因为有你们在,从此我相信师道尚存!
(文史语言系 朱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