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抗美援朝的铁道兵部队,胜利凯旋回国后,即投入祖国社会主义铁路建设:抢建战备线、新建国防线、“大三线”等铁路。面对偌大的铁路工程线长、工程量大、工期紧、参建部队和民工人员多,怎样按照桥梁、隧道、线路工程的难易、工程量的大小,科学调配兵力、民工和机械设备等一系列难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实验,怎样才能多、快、好、省修铁路?都需要解决,采用什么方法呢?
正在此时,从我们江苏常州市金坛区走出的,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中国数学之神”“人民数学家”的华罗庚,早就在思考之中,在尝试寻找一条数学和工农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他在继续从事数学理论研究的同时,亲自带领学生到工农业实践中去推广和应用优选法、统筹法(以下间称“双法”),为工农业生产服务。经过“夏去江汉斗酷暑,冬往松辽傲冰霜”的一段实践,他发现数学中的统筹法和优选法是工农业生产中能够比较普遍应用的方法,所到之处,都掀起了科学实验与实践的群众性活动,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毛泽东同志曾写信给华罗庚,祝贺和勉励他“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壮志凌云,可喜可贺。”
在铁道兵部队推广时,学习了“双法”,使指战员的视野广阔,学会用“双法”组织指挥施工,运用统筹法原理,研究如何科学使用兵力,确保重点,带动一般,如期完成任务。工程技术干部用“双法”,分析研究铁路线路的走向,在比较中优选,在施工实践中发现不合理的设计,提出不少修改设计的建议,节省了建设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我在团师宣传部门工作,运用“双法”研究工程动员,使指战员认识建设每一条铁路重要意义,了解工程任务的重点、难点,有哪些困难,有哪些有利条件,我们战胜困难的办法,从而,调动大家的积极因素,充分发挥潜能。
1961年,七团在湘黔铁路雪峰山隧道施工,师肖彭政委带工作组在此进行推广经济核算试点,我参加试点工作,按照定额要求,怎样把经济核算落实到每个岗位上?计算出人工开挖隧道,每米成洞的成本,找出最优的办法。施工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做到广、深、细,做到战士心坎上,使其胸怀全局,踏踏实实投入经济核算中,实际上也是“双法”在具体工作上的实验,改变施工管理面貌。
1982年2月,我转业常州市委办公室工作,1983年7月,调市中级人民法院任办公室主任,那时是大办公室,全院除审判庭外,其它都是办公室工作,包括:秘书、调研、宣传、信访、行政装备、档案、法医、法警等。当我一接触办公室工作,感到杂乱无章,接接电话,打打文书,发发文件,管管档案,接接送送,派派车,跑跑腿,从早忙到晚,还不知道一天怎么过的。这时我想起在部队学习过华罗庚的统筹法、优选法,“双法”是工作的普遍方法,、一定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工作方法。因此,我运用“双法”原理,在实践中摸索着,认真分析研究着,终于悟出点规律性的东西来。做到:一是办公室工作,必须围绕服务于法院履行审判职能这一中心任务上。二是办公室工作,由被动变主动,功夫必须下在提高干部素质上。三是办公室工作,要有条不紊,着力分清轻重缓急、重点与一般、统筹安排上。每天、每周、每月、每季、半年、一年常规性工作,按计划分工办。对突发事件、交办应急事宜、定期限时的事情,指定专人急事急办,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经过运用“双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办公室面貌大为改观,得到大家的好评。先后在全省法院宣传工作和调研工作会议上,介绍了我们经验和做法。办公室连续8年被评为先进集体,办公室党支部多年被评为市直机关先进党支部,我也多年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还被评为省高级法院宣传工作先进个人等,并荣立三等功一次,“八五”立功一次。
(文史语言系 张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