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上图是什么?是不是有些不太好认?其实她是个“曲谱”,她是我们班朱荷萍同学的学习笔记,我把她称着是一封特殊的“密电码”。
话从12月17日锡剧周四班教学汇报总结会说起。按照惯例,每次教学汇报结束,周老师对同学们在教学汇报会上的表现做个总结,肯定同学们取得阶段性成绩,指出不足,以便同学今后的学习。同样周老师认为,这次教学汇报,同学都基本做到按照老师的教学要求学习练习,是下了功夫的,整体水平有提升,同时提出了普遍存在的一些在气息、演唱技巧以及要用感情引领气息等方面的问题,希望同学们一如既往,发扬成绩,克服存在的不足。
在我的记忆里,这是周老师常规的总结。周老师为了顾及我们老年朋友这个特殊的学员群体,再加上班级同学较多,基础不一,掌握的程度也不一,一般情况下不做点名的表扬和批评。但这次总结会不一样,首次听到周老师当着大家的面,表扬了朱荷萍同学,“进步特别大,由原来基本摸不着调到这次能按照老师基本要求,较好地完成这段唱,这肯定与朱同学的努力是息息相关的”。
课间休息时,我带着敬佩和羡慕的心情去祝贺坐在我后排的朱同学时,瞬间发现朱同学桌子上摊着一张张“密电码”,她惊到了我,让我感动了。我立刻明白了,原来朱同学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及其独特的方法来学习锡剧演唱的。足见一个不识曲谱,对曲调不敏感的锡剧零基础同学,完成学习任务是真的下了大功夫了。这个成绩的取得虽然周老师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前提,但与朱同学认真学习、肯动脑子,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去学习也是分不开的。
我们继续交流着,听着她喃喃地说道:“我沒有音乐细胞,但我喜欢锡剧,自从我报上了老年大学,幸运的遇到了周老师,是我一生的骄傲,我也暗暗的下决心,一定要学好锡剧,其实周老师很辛苦的,教会我们不同层次的老年人是不容易的事,我从内心里很感恩她的…”多么朴实的话语,实实在在,句句真心,真是用心、用行动在回报着老师的付出……
我们班从2018年开班至今已有三年半,即七个学期了。班里有五十位同学,她们分别来自常州及周边地区喜欢锡剧演唱的老年朋友。她们大都喜爱锡剧演唱,但又苦于没有通过专业学习,于是便来到老年大学这个平台来学习锡剧演唱,丰富老年生活。
纵观班内同学,由于各自对锡剧的喜好程度以及各自对锡剧演唱掌握程度不同,存在着差异。经过周老师三年多的耐心专业、形象生动、风趣幽默以及科学的教学,加上同学们克服困难、认真学习、刻苦的练习和各自独有的学习方法,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整体演唱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既是同学们的学习收获,更是老师的欣慰和骄傲。同学们一个个都在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老有所学,老有所用,老有所乐”。我们期待老年朋友,在常州老年大学这个平台开心快乐,收获更多的收获。
(声乐戏曲系 李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