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开学不到一月,陈艳老师因工作的“加码”,需暂时告别“古诗词诵读和吟唱”的讲台。陈老师精彩地演译了“兰亭集序”与学生暂别,系主任魏平老师深情地给我们介绍了一位新老师——沈曦,同学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这位“临危受命”的新老师。
沈曦老师,“人如其名”,似清晨的太阳,清纯温和。近二个月的课程,同学们越来越喜欢沈老师特色的“系统选材,温故知新,演译经典”教学模式。
系统选材:沈老师介绍了中国古诗词发展的概况,从最早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到以屈原为代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的“楚辞”; 汉朝,两种文体出现並日趋成熟,即“汉賦,汉乐府”;“诗时代”的唐朝和“词时代”的宋朝,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的“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诗歌”也各有秋千。沿着这历史的轨迹,沈老师己系统精选了“诗歌”包含《风》,《雅》,《颂》三部分的 “郑风-子衿”,“秦风-蒹葭”,“小雅-南有嘉鱼”和“周颂-丰年”; “汉乐府:江南”和“宋词:桃源忆故人-玉楼深锁薄情种”等经典诗篇教学,使同学深深感悟到了中国古诗词的魅力。
温故知新: 教材内容如此丰富,覆盖时代如此悠久,为了使同学能很好的掌握学习的诗篇,每周三下课后,老师会第一时间将制作精美的PPT文件发到班级群,文件内容包含注有本周新教的古诗(附上拼音),作者,时代背景的介绍和诗篇的赏析,更具特色的是附上几周以来所教诗歌的歌谱和优秀歌手的原唱(“南有嘉鱼”很难找到歌谱,沈老师化时间,随着原唱一遍又一遍记下每个音符,将手抄的乐谱发到群里。),使同学不仅诵读诗词,又能伴随美妙的音乐吟唱。每次上新课前,老师都会请同学诵读和吟唱前二周的诗词,“每三周教学内容的一次复习”是沈老师“温故知新”的教学环节,深受同学们青睐。
演译经典:谈到古诗词的魅力,沈老师容光焕发,侃侃而谈。“学一首古诗,要将古人的精神和韵味演译出来,走到诗中去”。沈老师以“汉乐府:江南”开启我们学习古诗词“演译经典”的新模式。沈老师自告奋勇当“书童“,清脆地喊着"公子,小姐们,快来采莲啊"!一位翩翩公子潇洒地搖着扇子,带领一群小姐们鱼贯地步入荷塘中央,似鱼儿戏水于莲叶间,相互对诗,又诵又舞,活泼欢快,将这首与采莲结合暗喻男女情爱的民间诗歌演译得惟妙惟肖,使同学记忆深刻。随着一首又一首古诗词经典的演译,同学们融入古人诗的意境中,必将对古诗词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感谢老师无私的奉献精神,敬佩老师渊博的诗词知识,喜欢老师特色的教学模式,在这样和霭可亲,师德高尚的老师教学下,"古诗词诵读和吟唱"的课堂会越来越精彩。学习经典,传承经典,沈曦老师,我们一定会努力!(文史语言系 钱可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