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由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刘华联主任给常州市老年大学运动健身系的学员们讲授了《中老年人患者口腔常见疾病诊断及预防保健》的专题讲座,使大家受益匪浅。
俗语: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每个人在一生之中,都会被牙疼有所困扰之感。
很多人认为,中老年人患牙病、掉牙是正常现象。其实不然,刘华联主任说,中老年人需要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对于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
刘华联主任说,由于中老年人的口腔保健知识比较贫乏,身体机能又开始衰老,所以他们患龋齿、牙周病的几率很高。中老年人口腔卫生不好,不但影响个人形象,还会导致口腔疾病,其中牙齿不洁还会感染肺炎。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定期去口腔医院接受口腔保健治疗,及时去除牙菌斑,防止牙菌斑的形成是预防龋病、牙周病的重要步骤。
刘华联主任说,中老年人要本着“及早发现,及早治疗”的原则,对自己的每颗牙负责。缺牙不但影响正常的咀嚼,而且时间长了,两侧的牙会向中间的空位倾斜,到那时想修复也不行了。有时牙齿缺失还暗示了身体其他部位的问题。据美国心脏协会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牙齿脱落的程度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密切相关。牙齿缺损9颗以下的人中有45%的人动脉出现明显的斑痕,而缺损10颗以上的人中则有60%血管有堵塞的迹象。美国老年研究联盟的执行理事丹尼尔·派瑞也指出,老人的口腔就像先知的水晶球一样,能预示各种疾病,如心血管病、骨质疏松、糖尿病、癌症等。所以,无论从护齿的角度,还是从预防各种危险疾病的角度考虑,中老年人都不能把牙齿缺损当作正常现象。牙齿出现问题,要到正规口腔医院治疗,尽可能挽救每一颗牙。
临床上经常见到好多病人讲牙缺不影响吃饭,是否可以不镶,这种情况牙齿缺损以后存在一定危害,具体如下:
1、牙齿缺失之后如果没有及时镶上缺失部位,相邻两个牙要向缺隙一侧倾斜。
2、如果上颌牙缺失,下颌的牙因为没有上颌牙咬合关系,会向上伸长;如果牙一旦伸长之后,轻者可以磨除一部分,重者就要拔除伸长的牙齿。
3、牙齿缺失之后没有及时镶上,可能会造成咀嚼效率变低,长此下去之后可能会出现消化系统异常。
4、面部会出现不协调,经常咀嚼部位会出现肌肉比较发达,而另一侧会出现塌陷症状。
所以牙齿缺失之后还是建议尽快把修复好。
常见的口腔疾病:
(1)龋齿。俗称“蛀牙”,它是牙体组织逐渐毁坏、崩解的一种牙病。老年人口腔粘膜萎缩,唾液中保护因子缺乏,牙龈萎缩,齿缝增大,食物残渣稽留,细菌易于停留繁殖,故使老年人的龋齿发病率明显增高,如不及时治疗,就可能导致牙齿缺失。
(2)牙周炎。本病系指病变已累及深层牙周组织,牙槽骨破坏吸收,牙齿出现松动,牙床反复出现疼痛、脓疱、自感牙齿变长移动,甚至牙齿自行脱落等。反复发作的牙周炎是老年人牙齿脱落的主要原因。
(3)牙齿缺失。据报道,老年人中缺牙者约占70%,并且指出,龋齿及牙周炎是老年人丧失牙齿的主要原因。老年人牙齿缺失后给咀嚼食物带来不便,引起消化不良,言语不清。另外,牙齿脱落后口腔内环境发生变化,可导致各种口腔疾病的发病率增加,进一步加剧其他牙齿的松动和脱落,从而加速机体的衰老。
(4)口腔粘膜白斑。本病是老年人中比较常见的粘膜病,其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据统计,大约有5%~10%的口腔粘膜白斑最后恶变成癌,因此一旦发现口腔粘膜内出现擦不掉的白色斑块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以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5)中老年人口臭。虽不算什么大毛病,但可能是某些严重疾病的先兆,因此对中老年人口臭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临床上遇到有口臭的中老年人,应进行仔细检查,若发现上述疾病,应及时治疗。
刘华联主任认为,中老年人患有某些慢性疾病或疾病未得到有效控制时,拔牙一定要慎重,因为牙齿虽小,但却牵连全身,如处理不当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发生意料不到的危险。当然,如果牙齿已经变成无可救药的病灶牙,严重松动,反复疼痛,引发炎症甚至感染,影响了身体其他部位的健康,那就应该当机立断地拔掉。拔牙有很多注意事项,患心脏病和糖尿病的老人尤其应格外小心,一定要等病情稳定后再拔。拔牙时一般都打麻药,可能导致心跳过缓或过速。老人也可能会因疼痛、紧张等使病情加重。糖尿病患者血液凝结差,而拔牙会引起口腔出血,容易造成继发感染,所以一定要在血糖控制好的情况下再拔牙。
刘华联主任说,中老年人最好定期洗牙。洗牙能够清洁刷牙刷不到的部位,彻底清除牙菌斑、牙结石等。有经济条件的话,最好半年左右洗一次。
此外,刷牙方法也很重要。很多人习惯左右拉锯式刷牙,这样不但不能把牙缝中的软垢清理干净,时间久了,还会损害牙齿和牙龈。林教授建议,最好采用上下颤动结合回旋式的刷牙方法。这样不但能有效清理软垢,还能按摩牙龈。老年人由于牙齿松动、牙根伸长、牙间隙增大,更容易有食物残渣和软垢存留在口腔中。中老人们最好用牙线帮助清理,如果经常用牙签会引起牙龈萎缩。(运动健身系: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