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老年大学欢迎您!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校园新闻>>学校新闻>>文章内容
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课堂开进社区
发布时间:2021-04-14    点击:    来源:原创

  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课堂开进社区

  街头巷尾来来往往的人们手里拿着智能手机,聊聊天、打个视频、付付款、扫个码……,用手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对于大多数人如吃饭喝水般简单的事。而对一部分老年人来说犹如难以跨越的鸿沟。

  2021年2月初,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正式发布了第 4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中截至 2020年12月60岁及以上老年群体约1.9亿人属于非网民群体。常州市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93.79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4.36%,超过全省平均数,“智能关”学习应用需求进一步加剧。

  4月14日下午,常州老年大学志愿者第七分队在西新桥一村社区讲堂免费学用智能手机开班现场,志愿者老师黄晓茹主讲、志愿者学员们在志愿者第七分队队长张雅芳带领下与现场参培老人帮扶结对,作为本次培训的联络人徐建五同志更是事必躬亲。72岁的王凤英在志愿者帮扶下有所突破,内心激动,终于可以自己发起微信视频连线远在北京的亲人。本次现场培训得到了西新桥一社区的大力支持,将课堂开在社区、开在老人的家门口。

  去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 ,直指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这一场“智能技术扫盲”,起点就是学会使用智能手机。

  78岁的张玉妹老人在培训现场讲了自己的两次经历,一次是早高峰时打车去医院复诊,在繁忙的路口等约半个小时,其中有多辆出车擦肩而过,她也记不清招手拦了多少次车,没有车为她停下。离她不足十米远的地方也有一位等车人,仅仅是竖起了手机,一辆车就停他面前。第二次是在一水果摊购买水果,她拿出百元大钞付款,对方说“不好意思,没有零钱找,可以用手机扫码支付,麻烦您了”,听到这一话语,后面还有排队付款的顾客,张奶奶很无奈,放下水果悻悻而回。其实类似的经历在我们的身边已经发生了或者正在发生。

  由于出示不了“健康码”,屡屡遇阻;不会网上挂号或购票,面临新的“看病难”“出行难”;不懂APP预约,连一些公共场所都进不了……老年人在数字化、智能化生活中“碰壁”不胜枚举,面临的“数字鸿沟”不容小觑。

  老年人学用智能手机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究其原因,人上了年纪,脑力难免减退,许多老人也习惯“按部就班”;如今的智能设备和软件则是多元集成,操作“随机应变”——不光绑定手机号、身份证、银行卡、社保卡等各种个人信息,而且需要密码、短信、预留问题、人脸识别等诸多验证;操作逻辑各有不同,频频更新“变化多端”。面对一款新设备、新软件,年轻人尚且需要熟悉的过程。对不少老人来说,这无疑太复杂。加上网络诈骗不时曝光,不少老人更存在不敢学、不敢用的心理疙瘩。

  针对老人具体情况,我们培训内容分为基础技能教学和模拟实景教学,通过前期需求调研,结合我校多年的智能手机授课积累,一方面加大志愿者队伍培训,另一方面编印了“智能技术培训”合页,便于老人一目了然要学什么。同时从老年人视角编写老年人智能手机实用详录,目前已由江苏人民出版正式出版,便于老人按图索骥;在常州老年大学公众号“云课堂”开设了相关专栏,提供免费课程供老人学习;定期线下开展线下答疑课堂。(计算机系/供稿)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常州市老年教育发展中心(常州老年大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钟楼区健身路9号 电话:0519-86809150,0519-86809170 传真:0519-8680917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