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周年之际,我们缅怀革命先烈前仆后继的不朽业绩,不由想起我党的首位女县长,我表姨杨清华的往事。
祖籍武进(现常州市区)的表姨杨清华,父亲杨恩湛先生是清华大学的教授,,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历任清华大学教务长等职。
因表姨出生在清华园,所以其父亲就为她取名为"清华".以示永恒的留念。表姨为人忠诚正直,博学多才,从学生时代起,她就接近了党组织,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而且早年就离开了舒适的家庭和大城市,毅然投身于伟大的革命事业,把自己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党的亊业,坚定不移地为人民服务。
小时候,我就常听母亲讲清华表姨参加革命的故事,让我从心底里佩服和敬重这位革命长辈,所以特拟此文,表达我对她的无限敬仰和思念。
一、非凡的革命生涯
杨清华(1913-2000),祖籍武进(现常州市区)1936年参加革命,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作为党的第一位女县长在冀南漳河县任职,新中国成立后,她历任外交部政治部副主任、驻意大利使馆公使等职。
1936年秋,杨清华考入北平师范大学教育系,从“一二"九”运动开始,她就积极参加每次学生抗日救亡运动。在轰轰烈烈的运动中她得到了锻炼,在初步学习了革命理论后她开始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指引的方向,才是她人生道路上的唯一选择。
1937年7月22日,杨清华的父亲杨恩湛先生突发脑溢血去世,终年59岁。当时杨清华刚21岁,正在北京师大学习,参加"一二九"运动后,她就成为了第一批民先队员,在父亲突然病故,日寇即将进入北平的情况下,她毅然辞别母亲,奔赴抗日第一线。
1937年12月,杨清华经陈希愈、张礼俩人介绍,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8年4月,杨清华、张修义等人跟随陈希愈步行2500多里,历时20多天后,终于到达革命圣地—延安,并进入抗大学习。杨清华被编入五大队女生中队,还被选为中队救亡室主任,党支部委员。
1938年2月,新任北方局书记的杨尚昆开完党的六届六中全会返晋东南时,从抗大调去一批干部。这时陈希愈、张修义、杨清华等人奉命提前毕业,到晋东南去参加抗日斗争。
经过“一二九”运动以来四年多的共同战斗,患难与共的杨清华与张修义终于结为革命伴侣,一起开展抗日斗争。
1940年,中共北方局召开了黎城会议,提出了建党、建政、建军三大任务。在这形势的需求下,杨清华和张修义都被调到冀南区政权系统工作。在这九年的烽火岁月中,杨清华和冀南人民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感情。1940年冬,杨清华奉命到冀南漳河开展工作。当地群众由于受到反动派的宣传,都胆小怕事与她们显得冷淡疏远。老大娘见来了个女干部,都来看新鲜,见面就问;“你也有爹有娘吧?”意思是有爹有娘管的闺女,是不会出来男女混在一起的。杨清华耐着性子给大娘大嫂们解释,讲解抗日道理,宣传抗日主张。1941年春,杨清华任漳河县县长,这时她化名“陈毅”。在此期间,她不但要参加征粮征款、减租减息审案办案,而且还要率领县大队和民兵破路破寨,直接参加战斗。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她始终跟人民群众在一起。
有一次日寇来“扫荡”,她在漳河刘深扽等村被敌人包围,民兵已与敌人交火,关键时刻怎么能不和群众一起战斗呢?于是她带着警卫员就上去跟民兵一起以坟头为掩护,与日军激战,还俘获了一名日军,士气大振,不久,县大队也赶来投入战斗,很快打退了敌人的“扫荡”,从而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了解和信任。
由于杨清华在残酷的对敌斗争中与群众生死与共,感情交融,结成了深厚的战斗友谊。当地的人民群众一直忘不了这位一心为民的八路军女干部。
1984年,杨清华参加中央驻河北整党联络组工作时,专门到魏县(即原漳河地区)去看望乡亲们和烈士家属,她与漳河人民群众在战争年代培育建立起来的情谊至死不渝。
在杨清华浴血奋战在抗日一线时,她的母亲陈静女士却受到了日寇汉奸的迫害。不知沦陷区汉奸当局从何渠道获悉她的女儿杨清华是八路军的县长,就把年过半百的陈静抓起来严刑拷打,灌辣椒水,逼她说出她女儿的下落。坚强的陈静吃尽了苦头但一言未发。后来通过特殊的关系,在各方的全力营救下才被释放。
杨清华离开漳河后调至冀南政治干部学校工作。1948年9月,杨清华被调入华北人民政府民政部工作。1949年11月被调入国务院内务部工作。1950年3月被调入外交部工作直至离休。在外交部工作期间历任副处长、党委办公室主任、政治部副主任、驻意大利使馆公使等职。离休后,经中共中央组织部抽调,先后在天津、河北、华东地区和中央统战部参加整党等工作,为拨乱反正落实政策,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2000年5月,杨清华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杨清华是一名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她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祖国的解放事业和党的外交事业。
二、位尊而不忘亲情
清华表姨作为一名党的高级干部,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清正廉洁、克己奉公、艰苦朴素的优秀作风,她的光辉形象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记得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时任外交部政治部副主任的杨清华,率领由回国休假的驻外大使们组成的考察团,赴江苏考察,常州就是其中一地。当考察团抵达常州时,受到了常州人民政府的盛情款待。特别是清华表姨已阔别家乡近五十年,还是小时候随父母回老家探过亲,家乡和亲人们在她的心中占着非常重要的位子。因此到常考察期间,在不影响工作的原则下,她专门安排了一个晚上,邀请在常的主要亲人,在常州宾馆相聚共进晚餐,我母亲也参加了这一活动。据我母亲讲,那次晚餐的招待费是由清华表姨自付的,从这一小事就充分反映一位老革命公私分明,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那次晚餐后,我母亲随清华表姨和大使们一起参加由常州市人民政府在工人文化宫举办的文艺晚会。
记得母亲非常激动,回家后,她滔滔不绝给我们讲了与一清华表姨会面的情况,她说清华阿姨虽然是位大干部,但对亲人们一点没有架子,她穿着非常简朴,像个普通人一样 。
1993年7月,常州市人民政府决定隆重举行纪念杨守玉诞生一百周年活动,清华表姨受邀特地从北京回家乡参加活动。
这次我也有幸随我母亲一起,作为杨守玉亲属代表全程参加了纪念活动,并与清华表姨一起,参加了多次座谈会,首次见到表姨,她的穿着真的非常朴素,待人和蔼可亲。
直接聆听到她对家乡和亲人们充满感情的谈吐,记得她对我们说:“这次常州市人民政府邀请我参加纪念守玉姑姑诞生一百周年活动,我非常感动!家乡人民没有忘记我这位游子……”
她为人非常谦虚,记得她还这样说:“我感到非常惭愧,对家乡没有作出什么贡献……”虽然我与这位革命长辈仅仅接触了两天,但我被她那种谦虚谨慎、平易近人的风度深深地打动。这就是长期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所爱戴的,党的高级干部的崇高形象。
三、家乡人民的骄傲
记得还在2000年左右的三八妇女节,《常州日报》特地推出了三八专刊,专门介绍了常州近代史上史良、杨守玉等五位杰出女性的感人事迹,杨清华就是其中的一位。介绍她事迹的标题就是”党的第一位女县长”这充分说明家乡人民始终没忘记她这位优秀的儿女:她父母都是常州人,所以在她的血脉与的性格里,有着三千多年文明历史龙城人勤奋、爱国、拼搏的优良基因。
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周年,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千万不能忘记,如今能过上这样幸福安定的生活,是由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无数个像杨清华这样无私为祖国解放事业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胜利成果真的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始终埋头苦干奋发图强,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文史语言系张平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