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季,舞蹈系新开设了舞蹈专业的高级研修型学习课程——舞蹈表演编导,此课程是舞蹈系课改中的一次新的尝试和起点,旨在为社区、表演团队培养能够承担舞蹈表演、编创工作的文艺骨干。
系主任陈朦是我们的班主任,执教老师杨勐进。杨老师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舞蹈表演与编导专业,教授职称。是一位优秀的舞蹈教学与教科研工作者,并有着丰富的节目编创、晚会执行经验,他创作的舞蹈作品多次在全国和省市级专业比赛中获奖。
杨老师制定了极为专业的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地指导我们学习民族民间舞编舞技法:舞蹈单一元素和复合性元素的动作拆组;造型的连接变化,让我们初步了解舞蹈造型与调度的运动方式。
首堂班级公开课的顺利演绎,得到了施校长与陈朦主任的肯定与鼓励,让我们有了信心和动力,坚持编导班的特色,不断转型适应新的课程,注重编创理论与技巧的学习。在杨老师的指导下,由班长陈俊玉主编,为纪大勇老师的《双脚踏上幸福路》一歌伴舞表演获得好评。
2020年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阻断了我们出行的脚步,网课对我们来说成为新的尝试和新的挑战。当舞蹈网课在舞蹈系的所有班级如火如荼进行时,我们编导班的课程却是在以舞蹈创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索中开展,陈朦主任和杨老师布置了《舞蹈文化与视频赏析》作业,通过舞蹈鉴赏不断提高对舞蹈的感知、塑造、审美和理论修养水平。
2021年全球的疫情还在继续,然“春风又绿江南岸”如期而至。学校在防疫管控常态化的管理下,在舞蹈系全体工作人员规范、细致地工作中,我们终于可以到学校正常上课了。
陈俊玉老师是常州歌舞团舞蹈演员出身,亦是常州老年大学的资深舞蹈教师,有着扎实的舞蹈功底,和与时俱进的教学经验。上理论课时她是班长,在实施班级自治管理中,以她的奉献精神,在学员与老师之间起好“桥梁”作用,是杨老师教学中的得力助手。在实践课中她是老师,让我知道创作从生活中来,带领编导班编排的作品《银杏树下》屡获好评。
虽然我们都是通过考核进入班级,有着一定的舞蹈基础。陈老师有针对性地强化我们的芭蕾形体和古典身韵训练,以达到身体韵律与动作技能的有机结合。呼吸是舞蹈艺术中一个重要枢纽,要自如地贯穿到动作中去的是我们的弱项。在训练中陈老师不断地演示和纠正动作细节,训练肢体的控制能力,掌握正确的形态,培养音乐感和伴随音乐灵活、自如地运用手、眼、身、步各种动作的风格韵律。以求在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中量变达到质变。
舞蹈只有强化基本功训练,才能发展形象思维,自由地、创造性地组合表演动作,直至能较成功地创编舞蹈。陈老师制定了舞蹈编创课程计划,期末将进行学员小品和课程编创汇报。并在今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来临之际,创作的舞蹈《灯火里的中国》也在紧张排练中。
陈朦主任对我们班有着特别的关爱与期待,百忙中常来班里指导工作,关注我们的成长与收获,鼓励我们说你们都可以到社区去当辅导员了。班里的学员有不少是一些社团的舞蹈骨干,对舞蹈有着非同寻常的热爱和痴迷。课堂上陈老师有意识地加大教学力度,增加教学内容,一个半小时的课程既要学习基训新内容,还要学习舞蹈段落,信息量相当大。每次课前一个小时,大家都会自觉地来到教室练习。因挚爱大家走到一起互帮互学,探讨动作细节,千百次的练习只为那舞台上最美的绽放。
虽然我们已到了“听任庭前花开花落,坐看天上云卷云舒”的年龄,依然向往梦想的光辉,努力前行追求极致,在学习舞蹈表演编创的路上,“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舞蹈系 吴晓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