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老年大学欢迎您!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社团、学会>>诗词>>信息动态>>文章内容
逝去的河
发布时间:2020-12-09    点击:    来源:文史语言系

     常州城曾有一条美丽的内河,西起小西水关桥,东止唐家湾,然后向北流去。虽然只有1000多米光景,却流淌着数千年的文化和繁华,凝聚了无数"三吳重镇、八邑名都"的智慧,如今仍有一些地名在昭示着她昔日的辉煌。

        我去过周庄、同里、乌镇等,这些江南小镇的水边风貌,历史文化内涵,完全无法同常州的这条内河同日而语。即便是名扬世界的威尼斯水上小镇,在她的面前我也觉得暗然失色。如若不信,就让我们沿着记忆的足迹,逆着时光,再去走一走吧!

        这条内河最西端的小西水关桥与常州大运河上的西水关桥同建于明洪武年间,是历朝官府收费收税的关隘,凡进入市内的各类商贸船只都在这儿停留受检。该桥长20米,宽5米。常州近年在横兴弄旁修建的西水关桥,基本保持了两桥原来的风貌,给人以一种古朴沧桑的感觉。

        小西水关桥过去几十米就是觅渡桥。她由常州知府李嵩在1513年建造,民国十年(1921年)为方便行人车辆通行,改单孔石拱桥为条型板桥。小时候我们常在桥边打闹,桥上跳水。桥北是著名的瞿家祠堂和觅渡桥小学。梁衡的“觅渡、觅渡,渡何处",就是写的这里。一纸雄文,写尽了瞿秋白的一生,让人唏嘘不已。常州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不知撫育了多少这样的英才俊杰,为了自已的理念,英年早逝,给人留下无限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感叹。

        往前走,就是住着不少大户人家的庙沿河了,那时没有肥皂和肥皂粉,大家都在清澈的水中洗衣洗菜,还常有孩子下水游泳,在水中摸鱼捉虾。东边有座渡仁桥,原是单孔古石桥,小时游泳就在下面穿来穿去。

         庙沿河头上的大庙弄,因北宋年间的府城隍庙得名,原称城隍庙巷。府城隍庙春秋合祭,为常州八庙之一。大庙弄东的钟楼是1928年在“三吴第一楼”的原址上改建而成的。置大钟报时,并以此为名。钟楼高约30米,共5层,底层为人车通道。低沉的钟声不时响彻全城。连接南北大街的甘棠桥,建于南宋,据信当年桥西有大片的甘棠树林,遂以此命名。

        走过甘棠桥是半山亭。这个曾沿用1000多年的地名已经不复存在。北宋名臣王安石,号半山,被贬至常州任知州期间,躬身下民,察访州情,兴修水利,造福百姓。常州人知恩图报,在他当年上岸码头处,建了“半山亭"。不像现在的一些官员,事情没干多少,却到处题辞留名。不料一旦退休或免职,便被人铲个一干二净。

        半山亭东是惠民桥,重建于明代。该桥原为单孔石拱桥,由于在城中心影响车辆交通,也在民国中期改建为单孔平桥。该桥和甘棠桥一带,是我们儿提时代商贸最繁华区域,老大房副食品、大光明电影院、德泰恒饭店、人民公园、红星剧院、双桂坊等好吃好玩的地方都在附近,尤其是有千年历史的牛肉锅贴和牛杂汤,至今让人念念不忘。 还有惠民桥南的协兴面馆,门口架了一口大锅,锅上蒸笼呼呼地冒着热气,笼中蒸着鸭饺和蹄膀,七十年代末还是二角钱一碗,让人垂涎欲滴。

        在人的记忆中,成年前的记忆最让人动情。故乡的情份和怀念总是和少年联在一起。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少年闰土》便是明证。很少见到高质量的中年回忆文章,即便写别人,也只是写写阿Q和孔乙已之类。这大概与大多数人的中年不尽如意、不堪回首有关。如果写自已,如杨绛的《干校六记》,看似笔调轻松,实质如梗在喉。尽管通篇充满妙言警语,却依然给人无关痛痒的感觉。

        往东是马山埠,这一带汇集有多处名人故居,其西有清代诗人黄仲则的"两当轩"旧居;中段有何海樵故居;东侧有庄氏状元第及三元阁等建筑群。

        何海樵是辛玄革命的先驱,与黄兴共谋反清。他是日本同盟会暗杀团的头,曾在北京精心策划暗杀慈禧和光绪,近代的一些名人如蔡元培、章士钊、陈独秀、蔡鄂等,都由其带入了该组织。不知何故,中国近代史研究他的文字并不多。

        马山埠西头的浮桥南堍,有一个万华茶楼。清道光年间,首创了加蟹小笼包。其蟹油金黄闪亮,肥而不腻,蟹香扑鼻,汁水鲜美,皮薄有劲,馅心嫩滑爽口,配以香醋、姜丝佐食,其味甚佳。 现在的加蟹小笼包已传遍了全国,但细细品去,却只有肉香,全无首创的真味。

        浮桥东的世丰桥建于民国,为条石平板桥。桥两端有桥楣,这在江南石板桥中极为罕见。桥名由江南大儒钱名山书写。

        "成全巷"是一条垂直于马山埠和局前街的一条里弄,直通世丰桥。有意思的是过去城里人家操办婚事,迎亲队伍都要到成全巷去热热闹闹地走上一趟,以"成全"美满婚姻。所以原来的马山埠常年鞭炮锣鼓不断,喜庆之声不绝。

        往前是润芝桥。润芝桥宽4米,完工于1934年,形制奇特,桥栏杆设计成链条状,颇有新意,与常州原有的拱桥、石桥完全不同。

         河流再往东,是白云渡,河水流经这里,逐渐变宽,分流,形成一个美丽的半岛,旧称白云溪。半岛便是著名的前后北岸。沿岸家家枕河,柳条轻垂,风景优美,明清两代文人雅士官宦层出不穷。宋时苏东坡爱这儿,并终老在这儿。这儿东边有个白云古渡,在唐家湾迴湾处,满是苍旧感。岸上还有唐荆川的唐家大院,院前柳树成荫。渡口北有云禅院,即“晏公祠”,东有“魁星阁”,南有“瓯香馆”。每年五月龙舟赛即在此举行,旧时的“云溪竞渡”盛况空前。 常州清代诗人洪亮吉在《云溪竞渡词》中生动描绘了当时的龙舟竞渡:“晏公祠外河当冲,水清波浅戏五龙,一龙前驱四龙并,后者击水前呼风”。 幼时我外婆家就在白云渡,依稀记得骑在小舅舅肩上看过一两次。

        前面还有建于元致和年间(1328年)的迎春桥。旧时每逢立春日,地方官员绅士全副仪仗列队,扛抬祭品,持鞭扎炮,通过此桥,祈求风调雨顺。该桥 与前述的八桥一起,构成一幅常州城著名的"九连环"盛景。

        如果走累了,你可以小心翼翼的踏上在水中飘荡的手摇篷船。鱼儿在清澈的水中游弋,船儿穿过一座又一座古桥。面对岸边匆匆的人群,你会突然发现除了水声,四周是那么静,时间仿佛伴着水流在倒流。这时,你可以泡上一壶常州毛尖(绿茶),小口就些常州萝卜干和常州大麻糕,如果有些饿,还可以请船家送来热气腾腾的正宗常州银丝面。太令人神往了。这次第,怎一个威尼斯水城比得?!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伴随着一声长长的叹息,思绪又回到了现实中。逝去的已经逝去,已无法挽回。人们也难以辨别,这种逝去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还是人类发展的失误。 城市的风情总离不开水,这是高楼大厦奈何不了的。古老的小河,流动的清波,错落有致的两岸人家,就像一个个昔日的梦,诗情画意久久挥之不去。我们能做到的,是珍惜现在,珍惜现在美好的一切;我们能呐喊的,是发出祈祷般的呼唤:让不该逝去的,今后不再逝去。 (文史语言系  钱晓远)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常州市老年教育发展中心(常州老年大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钟楼区健身路9号 电话:0519-86809150,0519-86809170 传真:0519-8680917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