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度春秋,日月伴行,五十年后之今日,我们夫妻俩再领毕业(荣誉毕业)证,思绪万千。2020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因为疫情原因,祖国乃至全世界,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的历史。就是在这艰难的一年,常州市老年大学的老师和各位工作人员依然坚守着他们的岗位,为我们这些学员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教学体验,让我们又一次捧起了毕业证书,见证了我们的新历史。
五十几年前的大学生活,我们在困境中学会了坚持,开启了贯穿一生的学习之旅。而五十年后的今天,在这个窗明几净的教室,在这个生机盎然的时代,这里的学习生活带给我们的是终身学习的动力以及途径。感谢老年大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老有所乐的途径:在这里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手机、电脑,给我们这样子一对七八十的老头老太装上了千里眼,用一个与时俱进的方式享受我们的退休生活;我们学习了摄影,让美丽不再仅仅局限在眼睛与脑海里,欢乐的时刻被记录,存档,在任何时刻都能被冲洗唤醒;我们学习了古诗文,春秋左传,文化的学习不再是一种枯燥无趣的灌输,而更像一种真正的传承,因为热爱,所以学习………老年大学里学到的不再是精专的知识,它更像一辆快车,一辆复兴号,载着我们从上个世纪飞速的融入时代。老年大学不仅使我们享受到她的人文气息、儒雅情怀,而且是不断给我们充足精神食粮,深交挚友的地方,是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陶冶情操的好场所。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老年大学紧跟时代,开发了云直播系统,一场又一场的培训,是为了确保我们能在家安全地上课。
我们要感谢老年大学的老师们,常常想起满腹经纶的张志怀老师,博古通今的吴琦松老师,秀外慧中的董静老师,激情饱满的孔云慧老师等等老师们。他们有些甚至比我们的年纪都大,依然坚持着来给我们上课,风雨无阻,几年如一日的在这一方讲堂前,为我们授课;有些只比我们年轻些,退休后把自己的休闲时间贡献给了老年大学;还有些年轻的孩子,在这里做全职的老师,给我们带来属于这个时代的全新体验。他们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在课前准备极尽精美的教案,为了我们的方便,甚至自己将教案打印成册;当我们对新生事物接受缓慢的时候,他们会耐心的教导我们,不厌其烦的把繁琐的步骤一遍遍的重复。在老年大学,我们与老师的关系真可谓是“亦师亦友”,不再有硬性的教学指标的束缚,老师们的课堂更加充满活力与快活的气氛。
我们的同学们也都很好学。最年长的同学年过耄耋,却拥有着对学习强烈的渴望。有时候四顾张望,课堂上白发苍苍的学生齐齐认真听课的样子,恍惚间回到了五十年前,身边是一双双对知识如饥似渴的眼睛。哪怕经历过如此这般的风风雨雨,他们身上依然存在着强烈的求知渴望,仿佛学习能使人返老还童。
五十年前,我们夫妻二人是大学同班同学,而今天我们在常州老年大学的教室里,又做起了同学。课堂上,我们是互相帮助的同桌,回家后我们会一起探讨老师的课程,一并感叹着知识的无边。自古说,人生古来稀,可是当我们即将步入耄耋之年,却发现自己更加的珍惜现在的时光,以烛光之明,学习学习再学习,享受美好的夕阳时分。
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还要前行。老年大学重新定义了我们的老年生活;更是它,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艳丽的色彩。在这里,我们掬捧习作,向母校及辛勤耕耘的老师表达感激之情。(文史语言系 吴文兴 曹瑞迎)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