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老年大学欢迎您!
网站登录
您好,undefined!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展示、交流>>学员风采>>文章内容
老骥伏枥,志怀高远
发布时间:2018-05-16    点击:801    来源:文史语言系

         ——记张志怀老师的一节公开课

                                    大学语文周二班  吴文娟

       5月15日上午,老年大学2号楼601教室座无虚席,文史系正在这里开一堂公开课,由张志怀老师讲授巴金的散文《怀念肖珊》。

     《怀念萧珊》是巴金散文集《随想录》中的一篇,是为悼念其妻子萧珊而作。这篇散文,记述了妻子在“文革”中因自己而受到牵连,身患绝症得不到及时治疗,最后连诀别的话也没留下一句就离开人世的悲惨遭遇,描写了夫妻俩在那段日子里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以及互相鼓励着希望摆脱厄运的深切愿望。张老师用他深渊的学识给大家讲授了这篇散文的第一部分内容。

      张老师在作者简介时介绍了本名李尧棠的巴金,字芾(fei)甘,并讲述了芾甘两字出典于《诗经》,这就是张老师讲课的特点,也是众多学员追随张老师学习多年的原因之一,听他的课,你能学到文学知识、历史知识,甚至戏剧知识,说他学富五车,一点不过。

    《怀念肖珊》收入在巴金散文《随想录》中,张老师由《随想录》联讲到卢梭的《忏悔录》,张老师知识储备量大、思维发散、讲课活跃,这也是学员们喜欢上张老师的课的又一原因。

     文章的第一部分,是今天张老师讲课的重点,这一部分作者由肖珊逝世六周年纪念日引出对肖珊的怀念,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张老师通过讲述两处细节描写:肖珊遭红卫兵殴打及两人相互叹息和互为鼓励的对话,透彻地剖析了两人当时痛楚的情绪和无奈的心情,张老师用了“安慰、信任、不平”这几个词语,准确地诠释了两人之间相濡以沫的感情以及肖珊这个平凡而坚强的女性形象。

    这篇散文言辞平易、舒缓,词句朴实无华,记人叙事多用白描,但是,张老师的讲授却是浓墨重彩,因为通过他的讲解,我们体会到作者真挚而专一的感情、高洁的品格以及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美好的时刻总是短暂的,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课后,听课的老师、学员对张老师的讲课赞许不已,邀请嘉宾黄家珠说:太精彩了,一节课的讲课时间太短,没过瘾,下节课我还要来听。学员张坚说:跟随张老师学习多年,从《古诗词赏析》、到《名篇名句欣赏》、再到《大学语文》,张老师古今中外,样样精湛,听他的课受益匪浅,要为他点个大大的赞!文史语言系魏平主任对张老师的评价有这样几个关键词:老骥伏枥,志怀高远,一座难求,坚守老年教育。这就是被评为老年大学首届名师的张老师的真实写照:他在老年大学文史系从教13年,见证了老年大学文史教育从无到有;他坚守讲台,赢得众多老年粉丝,创出文史教学“一座难求”的奇迹;他的讲课,引经据典,幽默活跃;他的板书,笔画优美,字迹遒劲,听他的课,是增长知识,更是精神享受。

“读过小学语文,中学语文,高中语文,但是大学语文今天倒是第一次上。作为今天课堂的一名学员,我感到很荣幸,也很紧张。荣幸的是我的第一节大学语文课就是由我们的老年教育名师的课,紧张的是张老师的课堂教学有提问,有抽背,有朗诵等等环节,让作为学员的我也跟着很是紧张。”常务副校长王亮伟在评课中发言到。

   张老师的这堂课,引人入胜,堪称老年大学文史课程之经典。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常州市老年教育发展中心(常州老年大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钟楼区健身路9号 电话:0519-86809150,0519-86809170 传真:0519-8680917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