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老年大学欢迎您!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展示、交流>>教师风采>>文章内容
健康中国·我行动
发布时间:2019-09-30    点击:    来源:家政保健系

——《营养与食疗》课程教学有感

                                               家政保健系  徐倩

    自2007年秋季开始,我在常州市老年大学担任《营养与食疗》课程的教学工作,至今已经十二年,这是我从医务工作岗位的一次成功转行。其中,有学校领导、家政保健系各位老师的关心、支持,以及所有学员们的厚爱。同时,也凝聚了我对营养学的热爱与付出。老年大学是老年人学习的园地,为系统学习、普及营养知识创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宣传、讲解,并引导居民建立“平衡膳食”的概念,填补营养科学知识盲区,强化个人健康责任,提升素养,是营养师的职责。在十多年的营养教学实践中,感悟颇深,我与学员们一起收获,很乐意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一、吃得不当毛病来,合理饮食健康在

 提起营养,人们很自然想到的是“美食”、“好吃”、“健康”......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我国的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餐桌上鸡鸭鱼肉、水果蔬菜,琳琅满目、应有尽有。遗憾的是,可供选择的食物范围越来越多,人们却不知吃什么才合胃口?不知吃什么才安全?“嘴”越吃越刁、越吃越偏、越吃越迷盲。在品尝“美食”、享受“好吃”的同时,与营养相关性疾病多发、高发的问题持续增加,如高血压、糖尿病、癌症、骨质疏松等,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而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最终导致的并发症,给自己、工作、家庭带来严重负担,苦不堪言。

 对此,国家高度重视,强调“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20176月,国务院发布的《国民营养计划》中明确,到2030年,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居民“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因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明显降低。

 为此,我深感责任重大,一直在默默努力。老年大学开设的《营养与食疗》课程的教学重点,是以科学普及营养基础知识为主、建立“平衡膳食”的概念。将营养配餐、食品安全、体质分类与判定、食疗药膳、保健食品、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等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与国家推行的“健康中国·营养先行”相融合。为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建立“健康生活方式”起着积极的作用。十多年来,老年大学一批批学员,通过全面、系统学习营养基础知识,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除了“美食、好吃”之外,学会从科学角度认识营养,从营养成分角度看待普通食物,从五脏六腑的角度进行食物搭配,逐步更新知识,改变陈旧的、不科学的饮食习惯,走出误区。可谓一人学习,全家受益。

摘录学员赵女士,在20131月,《营养与食疗》学习结业会上的发言稿,分享给大家:

女士:在未学《营养与食疗》之前, 自认为身体还可以,对饮

食要求很简单,仅仅停留在吃饱、吃好,符合自已胃口、吃得舒服开心。至于什么营养搭配从不讲究。在买菜时,只局限于自己、家人喜欢吃什么就买什么,从来没有考虑过“平衡”。通过系统学习《营养与食疗》之后,很快意识到,为了自己以及家人的身体健康,为了今后少生病、少受罪,少找子女的麻烦,应该改变一下自己的膳食习惯。首先从粗粮搭配着手,在烧白米饭时,加燕麦(或荞麦、小米等杂粮),先少放一点,再逐步增加。不知不觉中,由原先的讨厌、不喜欢到慢慢地能接受,再到自觉地吃,现在觉得“杂粮二米饭”还不错。其次,肉、水果、坚果如何吃?也有了适合自己的方法............ 最后,赵女士的收获总结如下:

通过学习,目前已经收到效果:以前经常感冒、咳嗽,时不时地气管炎、咽喉炎发作,漱口时,恶心,痰多。生了病只想到吃药、挂水,医保卡上自付部分少则几百元,多则千元以上。自从学习《营养与食疗》课程之后的这一年来,我逐步改变了以前陈旧的饮食习惯和观念,身体悄悄地、潜以黙化地、慢慢地向好的方面发展。漱口时也不恶心、吐痰了;血压逐步趋于稳定;还有个意外收获,我的下颌部的淋巴结小肿块,已经几十年了,现在摸不到了,不知什么时候消失了,真开心啊!退休至今12年,厂里的老同事见面后第一句话,称赞我现在比以前看年轻、更加精神了。从以上情况看,时间在推移,年龄在增加,我的身体体质却未减退,甚至有好转的迹象。真是没有想到,学习《营养与食疗》课程之后发生了这么多的改变,很值得。

女士说:在这二年半的学习中,我要深深的感谢老年大学,让我们老年人有再一次学习的机会,更要感谢徐倩老师认真教课,形象生动、通俗易懂,使我们得益非浅。我觉得《营养与食疗》这门课经济实恵,是为我们工薪阶层服务、为老百姓服务的一门好学科。通过学习深深体会到,吃得不当毛病来,合理饮食健康在,关健是学会如何科学饮食。

营养师点评:赵女士年近古稀,学得很认真,领悟得非常到位,没有说大话、空话,很实在。最难能可贵的是能坚持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立即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并且善于总结、发现自己身上的细微变化,给自己的食疗增添了信心。所有这些,正是我到希望看到的结果。愿更多的人能像赵女士一样,定下心来,认真学习。关键是学到适合自己的科学饮食知识后,能持之以恒应用於日常生活中。

健康不会从天而降  学以致用方能收效

与老年大学开设的其它课程一样,参与《营养与食疗》课程学习的学员,年龄从50岁左右,到80多岁。文程度参差不齐,职业、个性、喜好、身体状况各不相同。他们中,有的是自己曾经身患重病,或家人因病已故,经历过病痛、磨难。故平时注重积累养身健体知识,主动关注健康。可是,没有经过营养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往往理解会有偏差,步入误区。有的对美食感兴趣,希望烹制美味佳肴,为家庭餐桌增香添彩。对于营养配餐,仅仅停留在简单的五谷搭配、粗细搭配、荤素搭配,依葫芦画瓢,没有建立“综合平衡”的、合理的、系统的、定量的概念。何谓“膳食合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尤其是近年来,微信快速发展,自媒体发达,微信公众平台、朋友圈、微信群成为信息传播渠道。很多健康知识中,有专业人员、非专业人员编写,也有生活经验与体会等。其中还夹杂着恶意捣乱、恐吓信息的贴子,以及为“争夺眼球”的软广告……,鱼龙混杂,让人真假难辨,或偏听偏信、或无所适从。面对如此混乱局面,教学中,如果从单方面解释饮食误区,则会没完没了,陷入被动。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方法,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应付自如。为此,营养课程的教学安排从基础入手,认识了解营养素,学会食物分类。强调科学的营养配餐,要关注食物的品种、数量,尤其要建立“摄入量”的概念,并且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与掌控。通过食物搭配、优化组合,来扬长避短,满足脏器需要。同时,还要懂得食物营养素进入人体,必需经过消化、吸收、转化才能发挥作用。所产生的代谢产物顺利排出体外,保持进出平衡,则对健康极为有利。此时的学习既有深度,又有难度,对于年龄偏大、知识层次稍低的学员来说,是拦路虎,学习兴趣在此阶段严重受挫。

针对此状况,教学中采取因人施教,适时而变,循序渐进,反复引导的方式,帮助学员理清思路。利用微信群,答疑解惑。将家庭自制的美食套餐,发在群里切磋交流,鼓励大家从原料的组合搭配,学会分析营养价值,对照配餐原则,评价食谱。将课堂上学到的食物营养素的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强化,从中得以巩固。如此反复,持续一段时间后,功到自然成,收获惊喜!以下是吴女士,在20146月,课程结业茶话会上的体会:

女士:在没上课以前,说到营养,我跟大多数人一样,只知道肉不能多吃,对各类食物根本没有“量化”的概念。通过这2年对营养以及中医食疗知识全面、系统、认真学习,现在掌握了营养配餐的真正含义。我们每个人身体各个器官的修复所需要的营养素,必须通过食物合理搭配来完成。理解并看懂了各种食物的营养成份含量表,从而学会把握食物摄入量,建立“食物量化”的概念。理解了中国营养学会制订的《平衡膳食宝塔》对中国居民的指导意义。同时,从中医理论角度,知道了在调理身体过程中,选择平补,温补食物对人体发挥什么作用。

学了课堂上传授的知识,立即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真正体现了《营养与食疗》这门课程的科学性、实用性。我的阿姨是一位直肠癌患者,年已76岁,由于化疗引起了肠梗阻。20134月,我和表妹带着阿姨到南京军区总院肠道专科做了肠梗阻切除手术,当时阿姨体重只有65斤左右,术后10天回到常州,住入青龙医院。

从那天开始,到后来的四个月时间里,我负责了阿姨的营养配餐。此时,我把徐老师在《营养与食疗》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全部应用到阿姨的食物配餐中。徐老师教我们:餐桌上的食谱越宽越好,食物的种类越远越好。因为食物的营养成份各有不同,食物搭配合理,可以起到扬长避短的作用。如米、面与杂豆搭配,可弥补米面中赖氨酸、、膳食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的不足, 提高食谱的质量。在米面中加入动物性优质蛋白,可以大大提高食物蛋白质的生物利用率, 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等等。

照此原理,我每天在阿姨的食谱中,安排动物性优质蛋白,如:黄鳝、 牛肉、 猪瘦肉、虾、鱼、鸡肉、鸡蛋、猪肝等。蔬菜种类就更多了,以时令的、深色为主,如:胡萝卜、西兰花、黑木耳、芋头、山药、豆制品。还有水果、红栆、葡萄干、桂圆等。粮食类,除了选择大米之外,还有小米、玉米、薏米、糯米等。每天食谱品种达到二十种左右。注重色彩搭配,保证每天有红、黄、绿、 白、黑。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后,阿姨的体重增加十斤,血色素由6.3增加到8.7。四个月下来体重增加将近四十斤,血色素达到11.5左右, 平均每天营养配餐的费用不超过三十元。完全没想到,就是这平平常常、简简单单在超市、菜场能买到的普通食物,经过科学合理的营养搭配,会有这样意想不到的结果。全家人太高兴了,我也很有成就感,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学有所为、学有所乐

营养师点评:女士学习认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领悟,并掌握“食物的多样性、食物的量化”要点,应用到日常饮食中。学有成效,收获满满,可谓“健康不会从天而降  学以致用方能收效”真为她高兴。

综上所述,常州老年大学的《营养与食疗》课程,是为老年学员的健康保健服务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面向社会群体的营养学的科普课程。通过系统学习,帮助居民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增强责任意识,改变陈旧的、不良的饮食习惯,提升素养。自觉按照《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要求,坚持做到平衡膳食,改善营养失衡状况。

养生食疗是长期的慢功夫,营养配餐是终身制,需要知识与耐心。没有懒办法、没有捷径可走。关注身体健康,在于平时点点滴滴的学习与积累,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和方式。尽量在家吃饭,做到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干稀搭配、色彩搭配、控油少盐。从而有效地增强体质,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大大提高健康水平。

中国营养学会倡导:行动起来,合理膳食,吃动平衡,维护自身健康。在此愿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并从中受益。让我们从合理饮食做起,筑牢个人健康的基石!合理膳食·我行动!健康中国·我行动!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常州市老年教育发展中心(常州老年大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钟楼区健身路9号 电话:0519-86809150,0519-86809170 传真:0519-8680917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