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一个被赋予了太多憧憬与希望的词汇。在很多人眼里青春如火,燃烧着激情与活力;青春如花,绽放着智慧与希望。但在我眼里,青春就是一包象征着向日葵的种子,现在洒下,就会在未来得到收获。中国舞班的孙琳清老师就是这样的一颗种子。我庆幸,我遇到了这样一位年轻美丽、燃烧着年轻光华、像初生的太阳朝气蓬勃、愿把阳光和温暖无私奉献的老师。在她的字典里没有忧愁,没有烦恼,只有始终洋溢在脸上的甜美笑容。
随着一阵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都整齐地站在了自己的位置上,这时的孙琳清老师已早早的站上了前面的讲台。她简短地讲了几句,同学们按惯例,秩序井然地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站在了把杆前,一部分坐在了地面。随着音乐的响起,大家跟着孙老师做起了基训。由于两部分所做的动作不同,她会仔细观察两组学员的练习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带队方向。她一会儿起身带着把杆上的同学练习,一会儿又坐在地面带领地上的同学练习,上上下下,一场基训下来已是满头大汗。
随着教学课程的深入,对孙老师的了解也在逐步加深:她毕业于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院,也是郑晖老师的弟子。她年纪虽轻,但沉稳干练,对老年人的教学有着比她实际年龄更多的耐心和经验。她美丽大方,舞姿优美,动作舒展,一抬手一投足处处展示着舞者的神韵,很有带入感,每次都会让同学们沉醉在她所展示的舞蹈中。为了迎接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她精心为我们准备了芭蕾形体舞《我爱祖国的蓝天》,并在里面穿插了现代舞元素,让同学们知道了现代舞与传统舞蹈的不同与相通之处。由于同学们从未接触过现代舞,一开始很不适应,部分同学产生了畏难情绪,丧失了信心,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孙老师及时发现了这个苗头,非但没有放弃,相反地对同学们进行了鼓励和肯定。她说:“在学习舞蹈的路上我既是“导演”,也是“观众”,一路见证了你们从最初对脚位、手位等的一无所知到如今能跳整段的舞蹈。从你们身上我看到了同学们进步的飞跃。学习的路上一定会有障碍,其实最大障碍就是自己,只要自己不放弃、不抛弃,没有人会阻碍得了你们的前行。只要坚持,最终你们都会有从量到质的蜕变。”她的话像一支强心针,极大的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和士气。
在教学上,她比喻形象生动,每个动作都反复示范演练,对动作要领进行分解,并进行慢动作的演示。在她不断的指导和鼓励下,同学们很快走出了低俗,渐渐适应和喜欢上这种舞蹈形式。在教与学的行进中,她考虑到老年学员的生理特征:记忆力差,身体协调性不够,体力容易不支等诸多因素,巧妙的把舒缓流畅的现代芭蕾《往日时光》与节奏明快的芭蕾形体舞《我爱祖国的蓝天》穿插教学、练习,这样既适时地改善了学员们体力不支的难题又大大提升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极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她还把我们儿时学习理论知识的预复习方式引用在学习舞蹈的教学中。每次课后录制视频她都会把下次要教的视频提前录制,让同学们有时间能做好预习工作。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实很多时候,人需要的不是物质的富有,而是心灵的慰籍;不是甜言蜜语的左右,而是相通的懂得。从小孙老师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懂得,一种包容,一种理解,一种尊重。和她在一起我们仿佛找回了年轻时的自己,那种有希望、有追求、有梦想的感觉真好!(中国舞班 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