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讲台上的耕耘者,是音符间的播种者。他用积极的敬业精神激发了我们的热情,用渊博的乐理知识丰富了我们的心灵。他就是钢琴老师刘振亚。
务学不如务求师。很庆幸,在学琴生涯的启蒙阶段,遇到了这样一位好老师。他负责的态度、专业的素养、丰富的经验、独道的教学方式,都让我们受益匪浅。
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刘老师非常注重这一点。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刘老师就很好的践行了这一点,始终坚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原则,围绕每学期、每学年的教学目标,自定了一套适合老年朋友学习兴趣和要求的、易懂的讲授计划和内容。
班里学员的年龄、悟性、心理素质和学习目的的各不相同,给教学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刘老师通过每个阶段的课堂交流来掌握每个学员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授课方式。与此同时,还善于发现和捕捉每个人的闪光点,对每一个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从而在保证教学进度和质量的前提下相对稳定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在适当施压的同时注重引导我们体会学有所获的快乐。在老师的悉心经营下,大家都“老来学皮匠”瞄准目标认真学习。
刘老师的教学方式是课堂一套, 课堂之外还有一套。每次提前半小时来到教室,为部分学员进行个别指导和帮助。利用微信发图片等传授课外有关知识,及时回复微信上学员提出的各个问题, 他以各种方式为我们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
这一切不难看出,刘老师无疑是一位重师德、有经验的好老师。这一切印证了刘老师面对着一群群“老小孩”式的学生,比教普通中小学生要有更大的耐心,必须宽容老年人特有的固执和反复性强的种种特点,他说:“对老年学员要有祥林嫂絮絮叨叨的耐心精神”,他做到了。
在我印象里,他不管刮风下雨,都是骑着他的“小毛驴”从未缺席过一节课。他亦师亦友,从没忽视过任何一名学员的诉求,始终以平易近人的态度,循循善诱的方式,逐步把我们带进了学习钢琴的这扇门。
三尺讲台,一架钢琴,滋润无数桃李。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德艺双馨艺术家所具备的师德。刘老师,我们在学习钢琴的路上,感恩有你。(器乐系 朱祖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