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健身系教师 秦姝媛
2018年,常州市老年大学迎来课程改革年,宗旨是丰富老年学员精神、文化生活。包括课程设置的科学性,科目安排的连续性,对外辅导的针对性。不仅是对学校适应时代的要求,同样是对老师提升素质的变革。作为一名专业指导老师,迎接挑战、发挥自我、创造美好是我们的共同追求。
一、使每名学员不落单。学生-老师-学生,反映了事物不断变化的哲理。本次课改中学分制的推行,在学员科学安排学习科目的同时,以老年大学为培养平台,增强了学员毕业后从事专业指导老师的可行性。老年大学的学生,应该说,社会阅历都很丰富,鉴于所从事工作的性质,一定程度影响了他们其他爱好的培养和发挥,课改的实施,扩充了教育内涵,丰富了科目选择,强化了学习连续,基本能满足不同学员学习的要求。并依托老年大学集体的交流空间,保障每名学员不落单。
二、使每名学员不孤单。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托是老年大学的办学宗旨。在某一或多个行业、领域具备丰富经验的学员们,通过老年大学课改的学习,一方面,所学知识的根本、产生和发展有了清晰了解,避免“夹生饭”现象发生;另一方面,增强学员研究、探究和交流的主动性、自觉性,减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心理预期。分校开设、学分互认,打通地域、人脉的隔阂,对学校管理、教育质量、导师水平都是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使学员们在融入学习、扩充人际、信息交流中不孤单。
三、使每名学员不简单。人生有三怕:一是怕丢了健康,二是怕没人理解和陪伴,三是怕真心给错了人。老年大学的学员,可以说,都具有一颗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美好心愿。我虽然具备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一级裁判员等相关专业资质,执教常州老年大学6年,在课改实践中,我还是愿意和大家一起,共同把社会体育课程科学设计好,认真讲解好,精准示范好。也乐意和大家共同分享我担任天宁区武术协会会长、带队参赛、指导武韵艺术团、签约公益活动、组织社区文娱健身活动等方面的经验和体会。共塑常州老年大学品牌,共推常州老年大学精神,共倡常州老年大学服务,体现常州老年大学学员价值,真正使每名学员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