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老年大学欢迎您!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展示、交流>>教师风采>>文章内容
青年教师谈课改(二)
发布时间:2018-05-15    点击:    来源:舞蹈健身系

——舞蹈中的诗词大

舞蹈健身系     王薇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在这诗情画意的诗句中,按常理来说,首先应该联想到我校的书画系,但其实这浓浓的书卷气息早已随着课改渗入到了我们舞蹈健身系。

2017年秋季新生班起,我们舞蹈系就已经开始课程体系的改革,我们7个中国舞新开班的教师在陈朦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多次对于课程内容,教学理念,改革方向的研讨,并制定了一系列课改的规章,并多次共同讨论修改,现已小有成效。以前老感觉上舞蹈课是体力活,一遍一遍再一遍,反反复复如机器。下课时体力耗尽,嗓子嘶哑,浑身虚脱,学员还总感觉跳的不到位。一周过后又是打回原形,再次踏上长征之路。现在课改过后,课堂的主体由教师转为学员,老师的体力运动量明显下降,形成了新的教学相长的模式。那么,教师的课堂改革部分去哪儿了呢?大量的备课和反馈。

如今的备课不再是今天教几个动作,几个小节,几个八拍。现在的教学要基础知识的支撑,动作点线面的结合,身体状态的寓情于景。比如一个简单的上身的拉伸,原来是无限延长,现在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一个简单的小舞花,做出来的感觉要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不仅仅是要求舞蹈要出意境,更是要求教师能把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传递给学员。每一次的语言组织,每一次的言传身教,何不是我们教师内心的心血淬炼。而这一切一切的一切,就是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承担起一个舞蹈教师应有的责任与义务。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我们课堂上的语音提示就是那无形的线,为我们的学员缝起那舞蹈的纱裙,只为她们绽放出韵味之美。

老年教育由多元化走向规范化,作为青年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文化修养,奉献于老年教育事业。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常州市老年教育发展中心(常州老年大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钟楼区健身路9号 电话:0519-86809150,0519-86809170 传真:0519-8680917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