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初级班 鞠明华等
他,是一位长者,年过七旬,和蔼可亲,受人尊敬;他,是一位老师,热爱音乐,从教四十多年,桃李满天下。当常州老年大学钢琴初级班因故一时无人上课时,他放弃退休后舒适安逸的生活,成了钢琴班的代课老师,他就是刘振亚老师。刘老师凭借自己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用他满腔的热情,无私的奉献精神,温暖了大家的心,赢得了全班老年学员的爱戴和尊敬。其奥秘在哪里?
一是量身定选教科书。刘振亚老师上第一节课时说:我是第一次教中老年人弹钢琴,我会逐渐摸索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教材,与大家一起努力。除了老年大学统一的钢琴教材外,刘老师先后选用了《孩子们的哈农》(主要练习指法),《拜厄钢琴基本教程》中代表性的练习曲,《趣味钢琴曲选》中的经典曲目。配合穿指教学,刘老师选了莫扎特的幽默曲进行课堂教学,配合脚踏板练习,选用了《绿袖子》进行教学等,从不同的方面,让我们打好扎实的基础。慢慢地我们也能品味出练习曲的优美旋律,激发了大家想唱、想弹的冲动。
二是善解老人“爱面子”。老年人学钢琴基础不一,接受能力差别大,手指粗糙不灵活,而且还健忘。刘老师常说:我也是老年人了,他理解我们爱面子,因此,教学中从不让一个学员在众目睽睽之下单独上台弹奏,以免有人弹不出丢面子;而是走到学员身边,看某个学员弹奏,及时指点、演示,学员们说:刘老师对我们是一对一教学啊。刘老师反复多次强调:你们一定要重视基础训练,注意上琴的手形,每次要从哈农拜厄音阶练起,锻炼手指的独立性和灵活性,还说:我要教会你们正确的方法,而不是教会你们弹一首曲子。
三是最早来上课的老师。为了节约上课时间,保证课堂教学的容量,刘老师总是提前一小时左右来到教室,解答学员的提问和了解学员的练习情况。谁先到就可以先练习,他坐在钢琴旁认真听,并一一指出存在问题,手把手指导,一对一交流。所以,每次上课前,大家总是安排好家务,争取早点到校。刘老师把每个学员课前练习的情况记录在笔记本上,成了我们老年学员的“成长历程”。对于在复习中发现的普遍问题,在讲授新课前刘老师就再换一种方式讲解和示范弹奏,直至学员基本都能掌握。学员们课前课后总围着他问个不停,放学后更是追着老师问长问短,非要有人喊“刘老师,电梯来喽”,大家才簇拥着刘老师一起离开教室。
四是爽朗乐观的性格。听刘老师上课那是享受,他亲切和蔼,总是满面笑容,学员每次来上课,即使有再大再多的烦恼,也会被他轻松愉快、风趣幽默的话语引得哈哈大笑。他见我们掌握附点节拍有困难,又是拍手又是拍脚,硬是把大家拉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为了讲清楚音后踏板,刘老师反复演示,形象比喻,一遍又一遍问“懂了吗?”“不懂的举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我们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知识点,很多学员感动地说,一对一教学也未必这么认真啊。快乐的半天上课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但是他的爽朗乐观将会带给我们一辈子的快乐。
和刘老师相处这么短短的几个月,我们因钢琴结缘,大家想对刘老师真诚地道一声:“刘老师,也许我们今生不可能成为钢琴家,也不是您最满意的学生,但您一定是我们心目中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