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城市能称为“音乐之都”,那便是维也纳,因为音乐无处不在,音乐渗透了维也纳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生活层面,就连维也纳城市的上空似乎也飘荡着旋律动人的五线谱。
晚上6点半,离演出还有一个小时,我和女儿便冒雨前往,但此时咖啡色的大门外已有不少人站在雨中排队等候进场了。
当我们穿过幽静典雅的大门,走入大厅时,一片令人炫目的金色扑面而来。我怀着对音乐极其虔诚的心,屏息环顾四周:整个大厅呈长方形,前端开阔的是舞台,舞台的地板是深红色,供演员就坐的是沉稳的深棕色座椅。舞台两边是分为两层的贵宾席,中间的听众座位分为阶梯式三层,最上面一层的座位直抵剧场的末端。大厅里一片金光灿灿,既壮丽华美又高雅古典,舞台正面巨大的金色管风琴,二楼精致的金色雕花扶栏,相间隔的金色脸谱浮雕,屋顶绘有阿波罗太阳神和专司音乐女神等金色人物雕像,大厅四周间隔矗立着30座镀金女神雕像……在10盏巨大的水晶吊灯的映射下,整个大厅金碧辉煌、熠熠生辉。美誉为“金色大厅”是名副其实、当之无愧!
今晚,金色大厅的1654个位子是座无虚席。为了满足音乐爱好者买不到票又想听想看的迫切需要,在舞台的后两侧、大厅后区及二楼的过道,设了300多人的站票区。今晚的站票区也“人满为患”。 我们的票是早就预订了的,但是站票。刚才排队时听到旁边的人议论后我才知:今晚的演出,即便是站票也非常紧俏,要提前两个月预订才行。一进入金色大厅,女儿就赶紧帮我拍照留影。这里规定,演出一旦开始不许闪光灯再亮。
7点半演出开始。我真是有幸,今晚的演奏乐团竟然是响彻世界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它拥有160多年的辉煌历史,体现着最纯正的维也纳风格:弦乐浑厚,线条清晰,铜管很有融合力,没有尖刺突兀之感,这正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的独特之处,被称作“世界第一乐团”,演奏家们个个身怀绝技。正是金色大厅孕育了维也纳爱乐之声,金色大厅与维也纳爱乐之声相得益彰,“世界第一乐团”与“世界首席音乐厅”交相辉映。
我对着台上的乐队仔细数了下,90位演奏家组成的乐队,其中小提琴40把、中提琴10把、大提琴8把。今晚的指挥50多岁,他的动作刚劲有力,自然流畅,与音乐融为一体,使悠扬婉转的旋律飘扬在金色大厅里。首席小提琴手是一位40岁左右的年轻人,演技娴熟,身心投入。我抚摸着胸口静静地聆听,完全陶醉在音乐之中,恍惚如梦境,泪水在我的脸庞悄然滑落……演奏完曲目后,见两位观众上台,分向指挥和首席小提琴手献上了一大束鲜花。
在金色大厅看演出,不仅是身心的享受,也是文明素质的提升。看演出时,手机一律关闭。不许说话,哪怕是窃窃私语,人们的交流只能通过眼神或者手势。如果演出时走出大厅就别想再重新进入,门会从里面自动锁上。让我不能想象的是:一个半小时的演出中,2000多名听众的演出场内竟然鸦雀无声,落针有声!这是我前所未有的体验。要知道金色大厅是没有扩音设备的,一切全靠建筑本身调合声音,哪怕发出一点杂声都会听得很清楚。但所有观众都是正襟危坐,凝神屏气,自始至终没有一点声响,连摇头晃脑都没有。乐曲每一章节有停顿,当指挥的指挥棒落下时演奏暂停,此时会听到喘息声和轻微的咳嗽声。但一旦指挥棒抬起,声音马上消失得无影无踪,让人觉得观众也是一支训练有素的乐队。
乐团演奏水平是超级的,但并不意味着观众听到精彩处可以随便鼓掌。鼓掌也有学问和纪律,乐曲中间可以喘息但不可以鼓掌,只有一段乐曲完全结束了才能尽情地鼓掌。
一个半小时的演出很快就结束了,这场音乐会所带给我的视听享受,使我如同经受了一次圣洁的灵魂洗礼!金色大厅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心灵深处,成为我终生难忘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