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老年大学欢迎您!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展示、交流>>系科动态>>文章内容
浸润着太极文化的课堂
发布时间:2019-04-23    点击:    来源:舞蹈健身系

——名师赵中德太极公开课侧记

 2019年4月22日上午,在明亮宽敞的多功能厅,赵中德老师登上讲台。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课堂上,赵开宗明义,念念有词。有道是,“腹有诗书才自华”,赵老师太极文化底蕴深厚,授课讲学游刃有余。他侃侃而谈:“在中国古代朴素的生命哲学里,‘是生两仪’和‘一生二’,就是指天地间有了阴阳二气,世间万事万物皆由阴阳二气交汇相合衍化而来。所以,一阴一阳,代表着天地间至道。打太极拳要遵循阴阳之道。”

 赵老师言及“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道’,指趋势,规律;‘法’,指效法,遵循。‘道法自然’囊括了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的生命规律,万事万物均应效法或遵循自然而然‘道’(规律)。太极融拳架姿势、内功心法、人生修炼为一体,我们要重道,就是要尊重太极文化,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努力进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境界。”

这是上的太极文化课?不!这是赵老师正在48式太极班上公开课。今天主要教学48式“海底针”“闪通臂”“左右分脚”“搂膝拗步”“上步擒打”“如封似闭”等6个招式。然而,“学拳须明理,理通拳艺精,明理比练拳架更为重要。”赵中德说。赵老师教授太极拳中高级班,显然强化了太极文化与太极拳理的传承与讲解。

赵老师说:练拳者如果不学拳理拳意,只是伸伸胳膊踢踢腿,依葫芦画瓢舞手脚,那不叫太极拳,而叫太极操”他说,攻防含义是太极拳的核心,“拳理”则是太极的灵魂。“太极拳的奧妙,就在于阴阳之变化。明阴阳,知虚实,才能练好太极。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每招每式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太极。老师的责任,就是能让学员把拳“意”和拳“理”融到拳中去,在练习时打出个拳味来。

赵老师开始示范:其拳势流畅缠绵,刚柔并济,虚实互变,阴阳相替,静如处子,动若脱兔。行到极至时,若有若无,若虚若实,身心空灵飘然化境。恰如一汪清泉,平淡不起一丝波澜;又似一片白云,飘渺而难觅踪迹;闻一曲天籁,余音绕梁,回味无穷。真是天地之灵气,萃日月之精华,虽无飞檐走壁之技,却有出神入化之功…… 听课老师与学员,一个个目不转睛,如痴如醉。

接着,赵老师一声令下:“请跟我练!注意,练拳一定要有精、气、神!要步法稳健,中正安舒,虚灵顶劲,沉肘松肩,含胸拔背,塌腰松胯,曲膝圆裆,周身放松,动作轻灵,呼吸自然,上下相随,柔和协调,虚实分明,刚柔相济,劲力顺达,连绵不断”拳至搂膝拗步,赵老师以自创自编的四字口令提示“一、转腰摆手;二、摆手收脚;三、上步收掌;四、弓步搂推。”

赵老师说:我们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次,先进行多身位的整体示范,了解各个招式的方位、角度、手、眼、身、步,做到‘形似;第二层次,强调节节放松,节节贯穿,以腰为主宰,空胸实腹松沉自然,阴阳平衡上下相随,周身协调,逐步实现动作娴熟,达到身似;第三层次,强调精、气、神的配合,运用意念引导气息,由气息引导形动,通过日积月累潜心修炼,进入‘神似

“修身养性话太极,文化传承担在肩。”说到太极文化,赵老师如数家珍,“太极拳理是前辈们在长期行拳实践中,在中国古典哲学阴阳理论的指导下,高度概括总结出的一系列行拳经验的结晶,是我们在打拳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的要领、要求、规范和规则。象张三丰的《太极拳论》,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十三势行功心解》、《十三势歌》,张松溪的《打手歌》,杨澄甫的《太极拳十要》等,均为太极拳理论的宝典。”

       “我们知道,太极拳不仅能修身,还能养性,即通过修练,颐养性情品德,提练精神品位,这就是太极拳所承载的博大精深的太极文化。老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点拨明示,才能看到太极拳在长期的发展演化中所凝聚的中国文化的精华:体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遵循之道;阐述‘仁爱泛众’‘推已及人”的崇尚之德;展现‘自强不息’‘文武并重’的奋斗之志;有凝结‘知己知彼’‘舍已从人’运用之智;‘和谐圆满’‘圆活流畅’的孜求之美;还涵盖国粹中医经络学的深遂严谨。所以说,太极拳老师不仅是一个拳师,还是一个中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者。”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上太极课不仅学拳,更承接太极文化的浸润,赵老师的学员们感到收获满满。 这真是:教拳说“意”又明“理”,融入拳中显真谛。浸润着太极文化的公开课,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

舞蹈健身系副主任徐健敏、陈朦,原系主任曲玉华,以及有关老师听取了公开课。听课的交谊舞老师王柔南赞叹不已:“太极名师,名副其实!”(舞蹈健身系太极班  徐瑞清)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常州市老年教育发展中心(常州老年大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钟楼区健身路9号 电话:0519-86809150,0519-86809170 传真:0519-8680917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