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语言系 魏平
11月9日,文史语言系教师开展了一次内容丰富、成效显著的教研活动,活动分二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为:张浩典老师的公开课《中英南京条约》及教学评议活动;第二环节为:我校“游学专业课程设置” 研讨,教研活动为推动文史语言系教学基础能力建设,提升和发展专业化水平,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例和建设性意见。
张浩典老师是资深教师,对世界、中国、常州历史都有长期的研究,他上课的特色是,豁达自信,游刃有余,典故、史实了然于心,人物、地名信手拈来。他的课,令人大开眼界,大有收益。
这堂课最大的亮点是:师生的互动性。教务处王建华主任在点评时说:学员为什么会热情参与互动,是他们感兴趣了,被吸引力了,心动了;王亮伟校长点评:这堂历史课参入人性的温润而不再枯燥,得益于老教师对史料的充分掌握,对考证的旁征博引,得益于紧扣中心,主线清晰,精准释疑。
这堂公开课的另一个亮点是:历史的鲜活性。正如名师颜正源老师点评:课程古今对照,中外结合,彰显历史的丰满性,有触及当今的现实意义;施晓征校长点评:在今天大力提倡民族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这门课程对老年人正确的历史观、祖国观、民族观的树立,意义很大,而这种正能量以家庭为纽带传递给年轻一代,是对和谐社会,文明中国建设的重要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史系的老师们“其善大焉”。
接下来的教研活动对“关于游学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为了推动游学专业课程建设,此前,文史语言系专门组织教师赴上海老年大学进行相关的调研,上海老年大学的游学系开设的“旅游景观赏析” “世界遗产赏析” ““一带一路”旅游文化” “国际游学”等课程以及他们组织游学教学的模式给我们很好的借鉴。我校文史语言系在现有的课程基础和师资条件下,将有选择的推出部分课程。研讨会上,林耀中老师做了题为“游学课程设置的初构”主题发言,他对我校已有涉及该专业的课程做了分析,认为:旅游的概念很宽泛,具体到教学上,要进行细化和单列。如:中国世界遗产,世界著名遗产赏析,民俗文化等,我们由此入手进行拓展,将大有前景。谈论中,参会老师们纷纷给出建议,有老师提出可以从“齐鲁文化”“西域文化”“吴文化”等讲起;有老师讲到,实践性教学环节一定要注意提供高端资质的旅行社平台,引入竞争机制;英语教师则建议,在课程设置中要增加实用性强便于掌握的“英语三月通”内容。大家对游学专业课程的开设均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和支持。王亮伟校长指出:“游学”是一个综合学科,举办这个专业虽然面临的困难不少,但必须用前瞻性眼观去看待发展,用探索的精神去图谋发展,他赞赏 “先课程后专业,先近后远,先中后“洋”,先面后点” 逐步推开的专业课程建设发展思路。通过研讨,大家理顺了思路,坚定了信心, 富有实效的意见建议将对系部的专业课程建设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
参加本次教研活动的除文史语言系各科任课教师,学校领导,校教务处的各位领导,还有来自书画系、声乐戏曲系青年教师,感谢各系部各部门对文史语言系的厚爱和关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