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内容:老年大学示范性办学特色、课程管理、师资建设
调研时间:2018年10月18至19日
参加人员:王亮伟 赵亚静 高海燕魏平
一、赴天津市老年人大学、山东老年大学考察调研过程:
- 天津市老年人大学何宝忠常务副校长、李鸿芬副校长、山东老年大学郭峰常务副校长分别介绍两校办学情况;
- 实地考察两校的教学场地,教室,观看教学活动现场;
- 与访问学校的专业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就专业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 观看天津市老年人大学宣传专题片《炫彩夕阳》;观看山东老年大学大型宣传展板;
- 参观两校学员书法绘画展;
- 调研组人员工作总结会,撰写调研报告一份。
二、两所老年大学办学特色和经验简述
1.与时俱进的天津市老年人大学
(1)天津市老年人大学建于1985年,据说创业初期,人们戏称之为“一二三四五”大学,即:校部办公室仅有一间借用的8平米小屋,办公用品仅有两张桌子,工作人员仅有三个老头,所开课程仅有书法、国画、文学、历史四门课程,老年学员仅有552名。经过30年的发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壮大。目前该校拥有“春华楼”“秋实楼”“陶然楼”等现代化教学大楼,先进的教学设备,最大限度满足了教学所需。学校有九大专业系部,360门课程,760个教学班,在校学员27000人次,并建立了92个校外实践基地,各类社团25个,2500人次入社,自编教材152本。天津市老年人大学正在以自己的实践实现五个新提升,即办学理念新提升,办学条件新提升,办学规模新提升,办学水平新提升,辐射服务功能新提升。
(2)该校的办学主要经验是:
一是得益于政府的支持,从创建到如今发展的每一步都是在市委市政府关怀下走过来的。二是依靠离退休老同志资助办学,学校管理人员主要是离退休人员,他们敢于奉献,善于工作,身心倾注于老年教育。三是自觉坚持创新驱动,每年增加新课程,在教学和管理方面改革创新不停步。四是努力推行教学、管理规范化。在教学上做到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教学进度与学员作业的“四统一”。五是开辟“一体两翼”办学新思路,即以校本部为办学主体,以校外教学基地建设和老年远程学习网建设为两翼的创新发展新格局。
2.山东老年大学——全国老年教育的一面旗帜
(1)创建于1983年的山东老年大学,是中国第一所老年大学。该校秉持“学养相宜、康乐有为”的办学理念,开拓进取,创新发展。至目前,建有5个校区、6所分校,设有5个学院及艺术团,66个专业,670个教学班,注册学员2万多人次。山东老年大学是山东省级文明单位,全国示范老年大学。学校承担了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宣传出版工作委员会、远程教育试验区指导中心、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会刊《老年教育》杂志编辑发行等工作,作为山东省老年大学协会会长单位,组织全省老年大学,开展教学研究,成果展演、经验交流、示范校创建等活动,该校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堪称全国老年大学的一面旗帜。
(2)该校的重点发展思路是:坚持“一二三四”的发展思路。“一个总目标”,即实现“从办得最早到办得最好”的跨越。实施“两项工程”,即学校发展目标规划工程和规范化示范校建设工程。打造“三个基地”,即适应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要求,打造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基地;适应老龄化社会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打造立足省直面向社会的文化养老基地;适应老年教育事业发展要求,打造全省乃至全国老年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四个中心”,即把学校建设成为全省老年教育示范指导中心、理论研究中心、师资培训中心和远程教育中心。
三、专项调研内容简析、反思及感悟
1.专业课程建设
两所老年大学设置专业课程体量大,分别达到368门(天津市老年人大学)和300门(山东老年大学),学校领导认为“设置种类和数量基本满足老年人对课程的需求”。简析并反思如下:
(1)课程设置的“二个坚持”。
考察两所学校的课程建设,我们领悟到有两个坚持,即一是坚持以需求为本。根据需求,每年及时调整课程,新增课程量比较大,不受欢迎的课程及时取消。二是坚持课程创新。学校敢于领先全国开设创新性的课程,成效很大。据说,天津市老年人大学的手机电脑类的课程是在全国率先开设的。老年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组成部分,现在还处于探索阶段,模式形成阶段,对于课程创新我们常州老年大学应该有较高的自信度,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坚持走创新课程之路。
(2)“章鱼式”办学模式。
与我校课程建设不谋而合,对可以划分课程层次的尽量划分层次,遵循层次,循序渐进开展教学。所划分层次为:初级、中级、高级、研修。每个层次学制设1到3学年不等。我们调研中认为:研修班课程侧重于学员在第二、三课堂发挥作用,这个理念很好。通过参加研修班的学员服务社会,使学校的办学网络向社区、基层单位扩展,天津市老年人大学将之称为“章鱼式”办学模式。我校目前各专业有社团,更有很多有特长的优秀学员,将这一批力量组织起来,必然对社区老年教育贡献很大。
(3)规范化管理从教材抓起。
规范教学管理是各校的一个主要管理抓手,从计划、大纲、备课、考核、测评等都有相应的规范要求和规章制度。其中重视教材开发和全校教材统一开发管理,两校做的有成效且呈现出强劲的势头。目前,天津市老年人大学已经开发的教材有152种,山东老年大学有20本统编教材网上发行。在江苏省还未有明确的教材出版领衔工作机制情况下,我校首先应该注重校本教材开发的统一性,从为市区其他老年大学提供教材服务做起。
(4)科研先导。
分析两所学校科研工作,我们发现坚持科研先导方向,并把科研先导确定为学校的办学理念,他们的工作成就各有千秋。山东老年大学依托学校组织机构优势(常设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宣传出版工作委员会、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会刊《老年教育》编辑发行部),科研气氛浓厚,依托课题,成绩显著。天津市老年人大学的大科研组活动概念,对具有广泛性的共性的问题组织教研活动,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这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的科研方向。目前,我校的教科研还处于起步阶段,两校的方法都可适度借鉴。
2.师资队伍建设
天津市老年人大学目前有教师385名聘任教师,山东老年大学有聘任教师243名,校领导认为,当前老年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制约因素是师资问题,就老年大学发展的现状看主要矛盾仍然是解决师资数量问题,在此基础上逐步提升师资的质量、稳定师资队伍,促进教师队伍的优化和提升。提炼实例及分析如下:
(1)建立 “师资库”。
师资库所储备的师资来源基本分为四类:即高校离退休教师;高校在职教师、在职研究生;社会专业团体、协会、社团专业人才;社会专门化人才如非遗传承人等。两校由于地缘优势,聘任教师中,高校离退休及高校在职教师比例在逐年递增,如天津市老年人大学目前聘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已经达到66%。建立“师资库”很有必要,既可以储备师资资源,也可以摸清隐性资源,为课程开发打好基础。由于常州大学数量少,我们可以因地制宜的把师资资源开发拓展到一些高职院校,并主动走出去对接有关学校和单位,寻求师资资源。
(2)制度化管理。
强调教师管理的制度化建设,制定“教师管理手册”“教师八要八不要”等,两校在课程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方面努力朝着制度化方向迈进,如课程申报制度,三级听课制度等。健全完善教师管理制度,是学校可以长远发展的保障,当然,由于师资的来源和构成的特殊性,我们认为制度的执行力尤其显得难能可贵,制度执行中的人性化,温情的准确把握显得难能可贵。
(3)培养培训结合。
天津市老年人大学倡导“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对中青年教师从业务和师德上进行培养;山东老年大学通过学校大讲堂,寒暑假教师培训班的形式,对教师进行业务和思想政治教育。“对中青年教师要进行培养,对全体教师要进行专项培训”这个提法值得借鉴,我校目前有部分青年教师,对他们一定要从培养的角度,制定方案,一步一个脚印,为老年教育培养后备力量。而对于成熟的老教师,通过专题培训使其业务不断更新,适应老年教育教学规律,政治思想觉悟要与时俱进,保障老年教育健康发展。
(4)物资奖励精神激励并举。
两校对于教师的课时费和奖励等都有因地制宜的举措:如设立课时费与职称、在老年大学工作年限挂钩,设立教师出勤奖、年终奖、考核奖等。同时,十分重视对教师的精神激励,在营造尊师重教的文化氛围上有很多创新的做法,如学校大门处设立橱窗张榜公布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教室走道上公开每一位教师的信息成就等。相比较,我们认为我校在精神物质奖励方面,还是具有领先一步的总体设计的,尤其是我校的“老年教育名师”奖项,从细微处的尊重到大张旗鼓的表彰,既有物质的体贴,更处处彰显精神的力量。
3.校园文化建设
天津市老年人大学和山东老年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在物资文化精神文化两个方面都有突出的特色,给我们留下十分深刻的影响,我们的感悟和反思有如下几点:
(1)两校的物质文化建设领先于其他老年大学,政府投入比较大。比如教学楼的规模、设备的现代化水平、校园的美化度都显示出一流老年大学的气魄。山东老年大学目前正在筹建的新校区中专门拿出一栋楼(四层,4000多平方米)用于筹建全国老年大学史料馆,史料的收集工作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同步展开,未来该校打算以史料馆为基础,建设全国首个 “老年大学博物馆”。这个举措可说是高瞻远瞩,抢占老年教育文化的高点,我们不得不为他们的气魄所叹服,由此反思,我校物质文化建设近年来,在校领导的努力下,取得长足的发展,要走此基础上,继续努力,路漫漫其修远兮。
(2)精神文化建设丰富多彩,比较突出的有:山东老年大学近年来举办“老年大学师生运动员”,受到师生的欢迎。天津市老年人大学对优秀教师进行大力宣传,张榜公布,营造非常浓郁的尊师重教的氛围,一进人校园,就感受的满满的正能量。一所学校要有自己的特色活动,通过几年的时间形成精品化,是提升学校声誉度的法宝。
(3)学习两所学校在宣传方面的特色之后,我们感到注重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使老年大学校园成为政治思想教育的阵地,在当前十分有必要,老年人的思想政治觉悟应该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保持高度认同感,这是老年大学人人都应该上的一门课。
(4)在学校校标、校训展示、宣传栏布置、教室外课程表公示等处处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充分显示文化大省、直辖市的文化品位,令人钦佩。校园文化建设要关注细节,以小见大,细微处最能见真情,最能感动人、教育人、引导人。
(5)两校均在校刊、校报、会刊等出版发行方面投入较大,学校均有专门的出版发行部门或者负责人,专项从事这项工作,刊物内容丰富,装订精美,高端大气,发行量比较大,辐射比较远。建议:我校应该投入专门人力,在提升校报质量的基础上,争取尽早创办校刊,专项论坛,年鉴等期刊,这些纸质文化产品在当前情况下,更能受到老年朋友的喜爱,也有利于见证学校发展历程,留下重要史料。
综合以上,本次赴天津市老年人大学、山东老年大学的调研取得丰富的一手资料和生动实例,为我校未来更好更快的发展提供可借鉴、可参考的办学理念和经验。调研活动成效显著,意义深刻。(报告人:王亮伟 赵亚静 高海燕 魏平 执笔: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