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老年大学举行校本培训
课程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力,常州老年大学在课程发展的过程中,历经了课程框架体系的重塑、教学大纲的编写、师资队伍的重组,不断去拓宽课程的广度、挖掘课程的深度,也在加深课程的温度。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课程建设能力,12月6日下午,学校围绕课程建设举行了一场校本培训。学校全体行政人员、青年教师、系部课程组长参加培训,王亮伟常务副校长、施晓征副校长、薛二伟校长助理也到场参加。
会议伊始,王校长简单阐明了举行此次校本培训活动意义,主要是回归课程本院、借鉴课程经验,希望大家在专家的引领下把老年教育课程建设得更加扎实、有深度。
课程建设之路,我们该怎样走?
首先,刘国钧高职校科研处处长耿淬教授为大家作《职业学校课程建设实务》讲座。耿教授是刘国钧的首位正教授,首届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常州市劳动模范,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带头人。她以强大的专业背景、精深的科研能力,为大家作了一场实实在在、非常具有借鉴意义的讲座,“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课程建设”这些词汇大家并不陌生,但耿教授赋予它们实操意义;“项目课程”、“产品观”、“专业群”这些新鲜字眼让大家脑洞大开,耿教授更给予它们到位解释。短短一小时的讲座,信心量巨大,诸多新语汇、新做法、新思考扑面而来。
老年培养方案,我们该怎样建?
家政保健系系主任周虹作了题为《浅析老年教育培养方案制定》的讲座,她从老年教育的性质、特点出发,阐明老年教育“姓教名文字老”,又针对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学评价、老年教育培养方案的制定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理解,给大家新的视野、新的启发。
会后,教务处副主任高燕婷对老师们提出了几点要求,希望大家认真消化两个讲座的内容,借鉴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经验和做法,学习制定老年教育培养方案;同时期待认真学习涉及老年教育课程改革的文献资料,尤其是学习王校长和施校长的几篇文章,及时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学校之优,在于课程之优;学校之特,在于课程之特。课程,是一所学校外显的气质,更是内在的品性。我们要始终立足于课程的视野,研究老年学员发展的可能,始终立足于课程的视角,创设满足老年学员发展需求的课程,形成属于自己的文化自信,课程自觉。(教务处 高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