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保健系 王志全
现在的常州老年大学,今非昔比:她飒爽英姿展现在常州市健身路上,真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独秀展江苏!校园内,绿化美化高雅,花草园林精致,通道平净整洁,车辆停放有序,教室窗明几净,电化教学设施更上层楼!在此教学的我,每当走进校园前来讲课时一种退休后获得“第二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
一、前来常州老年大学讲学的初衷:
2001年时任常州老年大学校长的张达彦同志,知道我退休了(我们因为工作上的联系,早就认识了),就找到我,跟我说:常州老年大学还为初创阶段,师资力量薄弱,特别是现在老年人对健康的需求高,迫切需要有医学理论又有临床实践并本身身体健康的医务工作者前来传授健康知识,你可是“较佳”人选之一......听了他的一番推心置腹的谈话,我沉思了。我曾从事临床一线工作十几年,后来又搞医院管理二十多年,深知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八十年代我就关注美国兴起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并在医院给离退休职工讲养生之道,一九九二年在市二院是全省率先要求医生门诊开两张处方,即药方和健康教育处方的(但要收五角钱),1994年“常州市第五届科普宣传周”上我曾应“科协”领导邀请在全市宣讲过“健康知识”......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宣传健康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我就义无反顾地一口答应接受前来老年大学宣讲健康了。
二、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2001年当时的常州老年大学位于常州二院的对面金秋大厦内,好几个单位拥挤在一个大楼里,仅有的几个教室,设施简陋,既无电脑更无多媒体教学设备,也无合适的教材(仅有原先授课老师留下的几张解剖挂图),教室拥挤,能接纳学员也有限,当时学校课程设置也较单一,用“因陋就简”来形容并不为过。
到了2007年“峰转路回”了,在学校领导的努力、上级关心下,学校搬迁到了健身路。校园扩大了,学员人数猛增,课程门类增多,设备更新,师资力量增强,教学质量提高了,校领导为学校的发展呕心沥血......使学校获得了不少荣誉,敢与省内外老年大学“试比高”!至2019年已能跻身全国示范老年大学行列,呈现出一片喜气洋洋,欣欣向荣的景象!
三、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有人提出“人生第二春从六十岁开始”的观点,这首次见于2001年3月29日《北京青年报》 ,题为“六十岁开始 人生第二春——美国战后高峰期出生一代筹划新生活”。目前已多见于微信、广播、报刊杂志了。我觉得退休前工作时虽说不上“废寝忘食”确也是“起早摸黑”勤奋努力;对社会责任和家庭义务不能统一,虽不是“压力山大”确实是生活缺少规律;虽不是“日理万机”确实也是“手忙脚乱”使专业学习欠缺......退休了,首先还是要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为社会、家庭、亲朋好友“服务”!不能做仅仅消耗资源的“玩家”;要关注身体健康,讲究生活方式,固然难以“老当益壮”,但也不要“未老先衰”;要继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虽不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也不至于“科盲、计算机盲”享受不了现代生活;能合理安排时间,整理工作体会、临床经验和学习心得!虽不能做到“三立(即立功、立德、立言)”,也要留一点“传世资料”给家(后)人借鉴。 我虽已过花甲之年,不像年轻人先要养家糊口赚钱求生存,而是尚需发挥余热体现自身存在价值!兼职教学这就是我最好的选择!机会来了,南京医科大学聘请了,常州老年大学邀请了!我理所当然地欣然接受了!特别是常州老年大学,近二十年的宣讲中老年保健,使我有了明显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退休后到2017年止,我通过互联网和报刊杂志等收集了有关文献资料约1500篇以上,共计摘录储存了2100万以上的文字资料,收集投影图片1200余张,储存入电脑、移动硬盘和U盘中用于学习和宣讲健康知识。我较好地遵循并践行上述所收集的一些内容,结合自己的体会编辑撰写了七十万字的《百岁养生法》(原为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后又在总工会、老干部局和常州老年大学的资助下在常州重印,已作为常州老年大学的讲义)。我自己也获得了和同龄人相比有着更加健康的身体——我现虽然步入耄耋之年,但目前没有“三高”之类的慢性病,耳不聋,眼不花,牙齿还全是父母所赐(32棵),精力、记忆力衰退尚不明显......这使我体会到了“知识改变健康”!由于没有放松学习,使我能胜任成人教育和老年健康教学。我在常州市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大专院校宣讲健康知识讲座已逾200多场(如市政府、市人大、常工院、河海大学、省常中、市区老干部局、中级法院、市检察院等)。 我在常州老年大学宣教中老年保健,即后来的《百岁养生法》近二十年来学员数量已达两三千人,使很多老年朋友改变生活方式,注重养生保健而得益。有的老年朋友听了又听,如外地回常州的一位副厅级干部就连续跟着学了八年之久。原纺工系统棉织厂的一位85岁的原科长(陈*珍),她也连续听了三四年课,她在谈学习体会时说,听课后使她能合理用药、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使多年的高血压病病情稳定,健康状况明显改善,衰退减慢,还带领家人改变生活方式(每人购买了计步器,天天步行等),给家人也宣传无病防病的“一级预防”。
每当我外出时经常有人喊我“王老师”,有时还拉着我交流和咨询有关健康问题。这些都能使我感到退休后生活充实,获得和体会到了“第二春”的乐趣和享受,也使我真正感觉到了“第二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