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老年大学举行《乐理视唱练耳》市级公开课
器乐系 樊艳萍
2018年是常州老年大学的课程改革年,重构课程框架、完善课程分类、细化课程内容是这一年的重点工作。器乐系针对老年学员音乐专业素养较为薄弱这一现状,本学期新开设了《乐理视唱练耳》课程,并由校骨干教师高燕婷老师执教。经过半学期的实践教学,学校研究决定于11月30日下午举行一次校级示范课暨市级公开课。
一次意义深远的校际交流
此次公开课意义特殊,既是对学校新开课程的检视,是学校课程改革的成果,也是我校首次面向全市各兄弟老年大学开课,促进校际交流的纽带。公开课当天,常州老年大学副校长施晓征、校长助理薛二伟、教务处、学校各系相关领导、青年教师。值得一提的是,市内各区老年大学、金坛老年大学都有多位领导、老师出席观摩。
一节意蕴深远的示范课堂
下午2:00,《乐理视唱练耳》课程《第十课》开始了。这节课,对于高燕婷老师及学员而言是该课程教学计划安排的正常延续。与往日不同的是30个人的教室坐进了60人。
高老师首先用以前学习的C宫调、D商调、E角调导入本次新课G徵调式的教学。她用三首视唱作品复习检验学员前三调的掌握情况,作为进入新课程的衔接。接着播放汉族民歌《箫》,使学员体验乐曲所表达的抒情、愉悦的情感,通过乐曲熟悉新课内容,讲解G徵调式特性,用钢琴引领学员视唱,进而学员清唱,再到分组接龙轮唱,使学员快速掌握G徵调式。
第二环节听觉训练:围绕四个调式进行听写,训练学员的听辩能力。第三环节:学习六八拍,用拍节奏训练来引入,根据六八拍两个强拍特性,用两种不同划拍方式视唱《划船歌》,分析两种划拍方式带来的不同音乐感觉,体验出六八拍摇摆荡漾的美感;进一步通过欣赏曲目比较三四拍强弱弱与六八拍具有流动性荡漾的音乐区别。
高老师的教学模式是一贯的,于活泼灵动中将设计完整的教案步步推进,于机敏俏皮中坚持教学的规范要求。这一模式使这群零基础、半基础、有基础的学员逐渐达成高老师的教学目标:磨耳朵、训音律、认线谱,从而将这门新课扎实掌握。
一场思维碰撞的研讨互动
在课后研讨活动中,听课老师纷纷点赞,认为高老师的教案设计结构完备、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教学方法新颖有趣,整个过程互动频繁,教学效果有目共睹。表示如此的观摩有启发,有收获,可借鉴。
声乐戏曲系周苗、施丹妮、丁耘老师,器乐系严俊、沈曼萍、张亚老师都发表感言:《乐理视唱练耳》这门课程从无到有,老师投入了很多心血。本课程是将乐理、视唱、练耳三门课有机融合,打破学科壁垒,使学员在视唱时学到乐理知识,在练耳时听到乐理知识;教师弹唱俱佳,善于调动和调节课堂气氛,用多种手段、方式带领学员掌握新授内容……
最后施晓征副校长总结:常州老年大学从适需、圆梦教育起步,老年教育往前走需要引导文化性、艺术性,给学员更多的选择与提升。我校的音乐理论、视唱练耳等课程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希望借本次示范课活动开创示范效应,在各系部推动课程改革教学创新。本次活动传递了新课课程的教学经验,课改如何往纵深去,需要广大教师精心研读教材,提升自身素质,推动常州老年大学新课程教学水平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