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老年大学欢迎您!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校园新闻>>学校新闻>>文章内容
劳模精神在老有所学中体现
发布时间:2018-10-31    点击:    来源:教务处

——记劳模学员代表座谈会

教务处  谢林玲 

1016下午常州老年大学在2201会议室召开了在读学员中市级以上劳模代表座谈会。市级以上劳模学员高荷珍、薛文熙、周敏、伍慧荆等作为劳模代表参加了座谈,校长助理薛二伟、教务处副处长何新鹤、招生办谢林玲、教务处处长助理周苗等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上,78岁的劳模学员高荷珍谈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和学习收获。她在1977年就被授予市级劳模称号。退休前在常州针织总厂当工会主席和副厂长十多年,退休后先是在家带孙子,小孩带大上学后,不会打牌打麻将的她便想到来常州老年大学学习。从65岁开始,她已在这里学习了13年。先是跟朱丹等老师学书法,学过楷书、隶书、行书,后跟许罗老师学山水画,跟高军老师学工笔人物画,跟陈建声老师学花鸟画,跟王振勤老师学钢笔画。2016年她将自己多年的学习作了一次成果展示,在天宁区茶山街道举办了“高荷珍国画书法展”,展期十天,制成了光盘。平时亲朋好友上门向她求画,她从不收一分钱,她画的“童子献寿”等作品很受大家欢迎。信息化智能化时代不懂电脑就要落伍,于是,她报了电脑班,从零开始学起,连学了三年,现在她电脑手机全会用,比年轻人还玩得转。她从年轻时就有学弹钢琴的梦想,但苦于老年大学钢琴名额有限一直报不进,去年她终于成为倾慕已久的高燕婷老师班级的旁听生,半年后总算有了空位她才得以“转正”。 钢琴是下午两点上课,她总是一点就到学校。平时不论多忙,每天坚持练琴两小时。今年秋季学校开设了新课《乐理视唱练耳》,想到能提高自己的乐理知识和识谱能力,她立即报了名。高荷珍的老伴患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行走困难,她除了一日三餐要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外,还要每月一次用轮椅推老伴去医院治疗,家中的一切都得由她承担。但每天不管多忙多累,她从不耽误老年大学的学习。她认为,人生要有目标有追求,活到老就要学到老。

省级劳模薛文熙今年84岁,为了完成自己年轻时的梦想,他从2007年到常州老年大学学习山水画,老师们的精彩讲课以及老师学员对他的关心照顾,使他十多年来情系书画系。座谈时,薛老对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结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学员周敏是部级劳模,退休前是常州工学院机械设计自动化教授,退休后他想把自己的艺术细胞从理科大脑中开发出来,便进入常州老年大学学习起了花鸟画、山水画和声乐,多年学下来,他感到心情舒畅、气息通畅、精神焕发。

劳模学员伍慧荆的发言语简意赅,她说:“我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常州老年大学能像年轻人的大学一样,让我们除了上课还能够吃住,这样,我们就安安心心在这里,哪里都不用去啦!”

劳模学员的生动发言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个人,他们孜孜求学的刻苦精神与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热情自信、吃苦耐劳、进取拼搏、创新奉献的劳模精神相一致,尽管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但劳模的本质和品格已注入血液,具有了人格化。 

常州老年大学制定了劳模学员免费学习的政策,并召开劳模学员座谈会,一是体现了学校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模的时代价值。二是学校希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制度保障来培育和践行劳模精神,提高老年学员的道德素质和精神品格,让劳模精神为校园文化注入新能量、引领新风尚。三是倡导和号召老年学员学习劳模精神,在学习中融入精益求精、专注执着、严谨慎独、创新创造的“工匠精神”。四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弘扬劳模精神,使老年教学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常州市老年教育发展中心(常州老年大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钟楼区健身路9号 电话:0519-86809150,0519-86809170 传真:0519-8680917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